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精神长河奔流不息(序与跋)
2025-7-1 12:56
环球报
992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每个时期都有艰难险阻,却干成那么多大事。她是怎样干事的?靠什么说服人们和自己一起去干大事?回答这些问题,比较好的角度,是来看看她身上的精神气质。大事业,大奋斗,总会呼唤并滋养相应的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她甫一出世,便开始铸造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精神气质。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了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品格,体现人民和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以思想引领时代,以信念塑造品格,以奋斗感召群众,以牺牲昭示永恒,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谱系由一个又一个的精神坐标连接组成。从伟大建党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每个精神坐标都是一座精神丰碑。它们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挑战面前奋斗前行的突出精神标识,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些精神坐标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历史脉络、大历史面貌。而党的历史面貌,又影响着现实的面貌和未来的面貌。

我们说中国共产党人有一条长波万里的精神长河,精神坐标无疑是它炫目多彩的风景。随着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象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即使是同一个历史时期,因为处于不同的奋斗阶段,面临不同的现实要求,需要克服不同的实际困难和完成不同的奋斗任务,精神坐标也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不同的精神坐标,相互之间既有共性连接,也有个性区别。

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道共同奋斗,靠的就是这一精神谱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百余年的奋斗实践中,在改造世界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它转化为强大的政治优势。

伟大的精神,注定要成为永远的“基因”。我们研究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重点就是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红色基因,重点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传承和弘扬的方式,除了理论的研究,还要有立体的研究、细节的研究。因为精神谱系中的每一个精神坐标,都不是扁平抽象的存在,而是具有生动鲜活的实践属性。它们通过大量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具体人物和事件,全方位立体呈现出来,多角度集中展现出来。

说到井冈山精神,我们就会想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想到用脚蘸着自己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的刘仁堪烈士,想到朱德的扁担和毛泽东的“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说到长征精神,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荡气回肠的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还有那些温暖感人的“半截皮带”“半条棉被”“金色鱼钩”“军需处长”的故事。说到抗美援朝精神,肯定忘不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说到脱贫攻坚精神,那就不得不提到在精准扶贫中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十八洞村、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黄文秀、为贫困女孩点亮心灯的张桂梅、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等等。

如果只有理念口号,而不能落到实处见人见事,那样的精神是感动不了人、影响不了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正是因为这一个又一个落小落细落实的地点、人物、事件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让伟大的精神伟大起来,成为永恒;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长河奔流不息,永远向前。这正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目的所在,也是《大河奔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故事》一书作者们的追求所在。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此文为《大河奔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故事》一书序言,本版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