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环球时报研究院发布中国首次大范围“中拉互视”民调报告:友好关系对中拉未来发展很重要
2025-7-5 07:11
环球报
306

【环球时报记者 易佳 张婷鸽 环球时报驻阿根廷特派记者 许放 刘斯尹】编者的话: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阶段。在5月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方愿同拉方携手启动五大工程,共谋发展振兴,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为中拉关系长远未来描绘了发展蓝图。为增进中拉之间相互了解,环球时报研究院联合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和北京中拉教科文中心,在中拉两地开展“中拉互视”民意调查,其中第一部分为“中国人看拉美”调查,第二部分为“拉美人看中国”调查。综合这两份调查结果,环球时报研究院6月下旬在拉美地区举行的“环球时报海外中国周暨环球南方对话”系列活动中,发布了《携手共进——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互视民意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中拉互视”民调报告)。本次民调是中国首次在中拉开展的大范围互视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拉民众对彼此抱有积极印象,多数受访者期待中拉关系未来更加友好。

中拉相互吸引,民众对彼此均有较高兴趣

“中拉互视”民意调查第一部分“中国人看拉美”民调于4月11日至22日进行,覆盖中国大陆七大区域16座城市,共回收有效样本2099份。第二部分“拉美人看中国”调查则于5月到6月采用会员邀约在线问卷填答及面对面访谈方式,以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在阿根廷、巴西、智利、古巴、墨西哥、巴拿马6个国家的18-70岁普通民众中展开,共回收有效问卷3373份。两部分调查都对“拉美”地理范围进行了基本解释:“拉美”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简称,指西半球除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此前发布的“中国人看拉美”民意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民众对拉美的首要印象关键词中,“足球”出现的频次最高;“热情”“桑巴”“热带雨林”“美食”“文化”“咖啡”等也被较多提及。“拉美人看中国”调查则显示,中国留给拉美民众的最突出印象是“技术”,其次是“经济”,再者是“文化”“食物”“产品”。此外,“中美博弈”“增长”“发展”“贸易”“人工智能”也获较多自主提及。

当被邀请自主填写过去一年对中国的印象时,巴西亚马孙州一名“90后”受访者在问卷中写下了“经济发展、先进技术”,另一名巴西青年则提到“电动汽车的发展”;一名阿根廷“Z世代”受访者表示是“DeepSeek”,该国一名“00后”公务员则提到“节庆活动及习俗”;墨西哥一名“80后”受访者表示是“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该国一名“70后”受访者则对游戏《黑神话:悟空》印象深刻;智利一名“90后”对“中国的电视剧”印象深刻;来自巴拿马的一名中年受访者提到了中国人的“勤奋且纪律严明”;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一名青年受访者则表示“通过太极拳更加了解了中国文化”。

“中国人看拉美”民调结果显示,提到拉美人的特点,“热情奔放”给中国民众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选择比例为55%;“乐观向上”“富有创造力”也给中国人留下较深印象;在部分中国人眼中,“自律且勤奋”“有始有终”“注重当下”“家庭观念强”等也是拉美人的特点。在拉美民众眼中,中国人最突出的特点是“聪明有创造力”,其次是“吃苦耐劳”;中国人的“严肃保守”“时间观念强”“家庭观念强”“热情奔放”“勤奋”“谦虚内敛”等特点也给拉美民众留下较深印象。

中国同拉美虽远隔重洋,但双方民众均对彼此表现出广泛兴趣。97%的中国民众对拉美事物有较高兴趣,而96%的拉美民众对中国事物有较高兴趣。对中国民众而言,拉美的“历史和古代文明”“文学艺术”的吸引力最大,选择比例分别为53%和44%。中国事物中,拉美民众兴趣最强的是网络购物和智能手机,选择比例均接近一半;其次是人工智能、长城、新能源汽车;中餐、中国商品、中医药、高铁、社交平台对拉美民众也有吸引力,选择比例均在三成左右。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王友明表示,中国文化在拉美国家有较好的认知基础,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基于拉美人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认可,中国的现代文化在拉美也有受众群体。为了更好地促进中拉民间交流和民心相通,未来我们可以在拉美地区开设更多孔子学院、鲁班工坊等。此外,文旅合作也是增强中拉民间交流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影视作品最容易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未来可加大中国影视作品出海拉美。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中国与世界权力版图”工作组协调员加布里埃尔·梅里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语言和文化是各国人民之间联系的关键要素,深化中拉文化和语言知识方面的交流至关重要,加强这些领域的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联合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拉绝大多数民众均认可对方经济发展的潜力。对于拉美的发展前景,四成中国民众认为“前景较好,经济增长稳定”,一半多人肯定其“发展平稳,面临挑战但有潜力”,两者合计达94%。对于中国的发展前景,50%的拉美受访者认为“发展前景非常好,经济增长迅速”,34%的人认为“发展前景较好,经济增长稳定”,两者合计占比84%;还有8%的拉美受访者认为中国“发展平稳,面临挑战但有潜力”。

阿根廷《当代》杂志社创始人兼主编内斯托尔·雷斯蒂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仍将以令人满意的增速继续发展,这将对拉美地区产生积极影响,因为中国已成为该地区多种产品的重要市场。2024年中拉贸易额达到历史性的5184亿美元,在拉中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郭存海表示,受此驱动,中国商品在拉美的普及率大幅提升,中资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极大提升了拉美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中国商品普及率与就业吸引力的双轮驱动,助力中拉相互认知不断深化。

中拉多数受访者期待未来双边关系更友好

中拉双方有着反帝反殖的共同历史,近年来积极践行多边主义,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断书写着跨越山海、命运与共的佳话。调查数据显示,97%的中国民众以及80%的拉美民众认同中拉具有共通性。其中,“支持和平和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中拉民众中的认同率均居首位,“重视绿色发展和环保”的认同率也居前列。在中国,民众对中拉均“具有悠久灿烂的文明文化”的认同比例也很高。

中国和拉美国家同为全球南方成员,中拉合作已成为协调推进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典范。此次调查数据显示,中拉均有八到九成受访者认为和谐、友好的中拉关系对本国的未来发展很重要。

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新中国同一些拉美国家建交,中拉交流合作渐趋紧密。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中拉关系,双方均有九成多民众认为彼此是“正常关系国家”或“友好国家”等。七成多拉美民众认为中国对拉美而言是“友好国家”等。

6月23日,阿根廷前国防部长、前外交部长豪尔赫·塔亚纳在该国举办的中拉关系与民意互视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建立在尊重多边主义、国际法、不干涉原则以及和平解决冲突的基础之上。阿根廷阿中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西奥·朱斯托认为,上述调查结果并不让他感到意外。拉美国家对中国的积极看法日益增强,这源于双方在贸易、科学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不断深化的互利关系。尤其是在过去20年里,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拉美民众将中国视为该地区发展的关键经济伙伴,且认为中国值得信赖。中国提倡平等互利的关系,始终尊重拉美各国的主权,双方均能从合作中获益。

当被问及中拉发展友好关系所面临的最主要障碍时,中拉受访者均将“美国的施压和挑拨”视为最主要障碍,选择比例均有四成多,远超其他因素。同时,中拉均有超过一半受访者认为美国在中拉关系中扮演着“麻烦制造者”的角色。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中国与世界权力版图”工作组协调员洛德斯·雷盖罗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正在成为拉美地区一个日益重要的合作伙伴,面对中国在地区经济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美国编造各种理由加以阻挠,并为此威胁和施压各国,阻止中国在该地区的项目和投资向前发展。

尽管存在地理距离和文化差异,但中拉关系具有强大韧性,中拉民众对双边关系的发展充满期待。对于未来的中拉关系,中拉有六成及更高比例民众期待更友好。

拉美民众普遍认同中国给地区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调查显示,中拉均有多数受访者认为中拉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其中,中国的这一比例超八成,智利、墨西哥和巴拿马超过六成,巴西接近六成。

当前,拉美地区有20多个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该地区累计实施200多个基建项目,落地众多产能合作项目,提供上百万个就业岗位。在本次调查中,多数拉美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对拉美来说“更多是机遇”,93%的拉美受访者认为中国为拉美地区发展带来了机遇。其中,受访者最认同中国是拉美“关键贸易伙伴”“拉美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比较认同中国是“科学技术交流合作的新兴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国”。近八成拉美受访者称,近年中国通过无息贷款、投资建厂等方式为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提供的发展援助,给自己、家人、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尤其是在贸易投资便利化、5G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合作等方面。

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在拉美直接投资存量达6008亿美元,拉美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近九成拉美受访者表示,愿意或会考虑在自己国家的中资企业、项目或办事机构工作。巴西、古巴和巴拿马三国均有六成多受访者表示愿意,墨西哥接近六成。

谈及未来的中拉合作,六成拉美受访者认为双方需加强贸易投资合作,期待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和环保三方面合作的受访者比例也超四成。阿根廷、巴西等5国选择加强贸易投资合作的比例均达到或超过六成,六成多巴拿马受访者希望与中国加强教育文化交流。中国受访者最希望在绿色发展和环保领域加强合作,其次是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王友明表示,中拉持续深化合作有两个重要的动力源:一是拉美国家看到并认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非常看重跟中国合作的机遇;二是拉美国家官方和学者都非常认可与中国的合作是真正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互利合作,这不同于与美国合作时常伴随着附加政治条件。

塔亚纳表示,在世界处于转型中、全球层面不稳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拉美地区各国与中国相互信任、合作的重要性达到顶峰,中拉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及在科技、学术交流等领域的联系,也都至关重要。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校长罗伯托·梅德罗尼奥在6月25日于巴西举办的中拉关系与民意互视研讨会上表示:“里约联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一直致力于构建全球南方的关系网络,特别是与中国的交流合作。去年我访问了中国,在那里停留了3个月,走访了很多高校,见证了我们与中国高校之间签署的大量科研合作协议。”

多数中拉民众认可对方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上升

中拉同属全球南方,是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能够共同为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金砖合作机制正在成为全球南方合作的“主心骨”、增长的“发动机”。在拉美6国的受访者中,认为金砖国家能作为全球南方的代表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的比例均占多数。巴西这一比例近八成,智利、墨西哥和巴拿马超七成。

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表示,自金砖合作机制创立以来,巴西和中国始终紧密合作。金砖平台如今已成为维护全球南方国家利益的重要阵地,金砖国家正在努力推动本币结算贸易,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多边治理路径。他强调,希望拉美能够保持战略自主,致力于构建一个合作胜于竞争、和平压倒冲突的多极世界秩序,并期待与中国建立平等互利、彼此尊重各自优先事务的合作关系。

此次调查显示,八成拉美民众认同中国近年来的国际影响力上升。其中,巴西和巴拿马有近九成民众认同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这一比例在阿根廷和智利达到或高于八成。与之相对的是,多数中国受访者认为,未来拉美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将会上升。

对于上述数据,王友明对记者表示,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认可当前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看到全球南方国家崛起是大势所趋,期待能和中国等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携手联动,改变当前西方主宰下的不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

长期以来,美国习惯将拉美划为自己的“后院”,当调查询问中拉受访者是否觉得拉美仍是美国的“后院”时,拉美受访者认为“不是”的比例占40%,中国有35%的受访者持同一观点;对拉美是美国“后院”持完全肯定态度的中拉受访者仅分别占13%和19%。

关于美国近期对全球加征所谓“对等关税”的行为,1/3的拉美受访者认为这有助于扩大中拉贸易,1/5的人认为这将破坏全球贸易秩序,约1/3的受访者认为影响不确定。中国受访者有近一半认为这会破坏全球贸易秩序,给中拉贸易带来负面影响;近1/4的人认为有助于扩大中拉贸易。

调查邀请拉美受访者对美国、中国、德国、西班牙等7个地区外国家对本地区发展作用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中国的排名最靠前,平均排名为第1.9位,其次是美国(第2.3位);随后是俄罗斯和德国。在阿根廷,美国被排在第一;在其他5个拉美国家,中国均排第一。

梅里诺提到,在当前美国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地区都面临挑战。不过,中拉民众的认知与观点表明,尽管存在障碍、挑战、压力,双方仍在日益走近,这为深化发展合作、携手共建更公正民主平等的新世界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