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专家谈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机制:为区域合作和东亚持久和平提供“软支撑”
2025-7-11 22:39
俄罗斯卫星报
218

7月1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钱峰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说,10+3合作机制有望可以有效平衡外部干扰,为区域合作和东亚持久和平提供“软支撑”,推动东亚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源于1990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集团”(EAEG)设想。1995年,在曼谷举行的东盟峰会提议举行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晤。1997年,首次东盟与中日韩(时为9+3,柬埔寨加入东盟后称10+3)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吉隆坡举行,正式启动东盟与中日韩合作进程。2004年,各方一致同意,将10+3作为建立东亚共同体这一长期目标的主渠道。

王毅在本次外长会上表示,10+3合作机制建立以来,持续强化危机应对能力,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合力打造发展新动能,各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助力东亚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当前东亚合作总体形势是好的,聚焦发展、致力合作是大势、是主流,但也面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个别大国滥施关税等挑战。

中方就下阶段合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设融合发展的东亚;二是建设强健韧性的东亚;三是建设创新活力的东亚;四是建设人文相通的东亚。

“关于建设融合发展、强健韧性和创新活力的东亚,意在通过‘10+3’、RCEP等机制,深化区域产业链协作与市场开放,促进新兴产业协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从而增强东亚经济体对全球贸易摩擦的抵御能力,降低当前美国关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冲击。”钱峰表示。

东盟国家外长赞赏中日韩支持东盟中心地位,表示10+3合作机制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应运而生,合作成效显著。在当前单边主义抬头、关税及贸易壁垒增多、地缘政治紧张形势下,10+3合作更显弥足珍贵,应继续发挥战略引领作用,推进地区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和平。

针对东盟与10+3合作机制是否能够排除美国等外部因素的干扰,钱峰表示,尽管美国通过关税施压、政治分化、安全介入等手段试图分化东亚合作,但10+3机制仍具备排除外部干扰、继续向前发展的潜力。

专家总结说,长期看,若能持续推进RCEP实施、加速中日韩自贸区进程,并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绿色转型等新兴领域拓展合作,10+3有望可以有效平衡外部干扰,推动东亚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之一,从而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和新动能。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