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16日发布2025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内容显示,中美关系及关税成为美国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但中国市场仍是企业维持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即使面对美国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的高压态势,美国企业仍然选择用脚投票,这充分体现出中国市场本身的强大吸引力。
USCBC称,这份调查于2025年3月至5月之间开展,调查对象为130家会员企业。其中3/4以上的企业在华运营超过20年,43%的受访企业在华年营收超10亿美元。
调查显示,中美关系和关税问题是美国企业在华经营的首要关切。中美关系依然是美企眼中的第一商业挑战,而在近期贸易摩擦再起的背景下,关税问题从去年“商业挑战”榜单上的第八位跃升至第二位。68%的受访企业表示受到了关税的影响。报告还称,在5月启动的中美经贸磋商中,企业的首要诉求就是降低关税。
调查还显示,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正在重塑美国企业在华业务。约40%的企业表示已经受到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负面影响。受访企业表示,由于美企在中国愈发被认为是不可靠供应商,许多公司已承受了销售额损失、客户关系破裂及商誉受损等问题。
一旦美国企业因为出口管制等约束失去占有市场的机会,其他国家的企业就可能赶上。持前述观点的USCBC会长谭森称,设计出口管制政策时,必须非常谨慎地针对目标,“因为来自欧洲或日本的企业,或者在中国的本地企业,都会立即填补美国企业留下的空白”。
调查的一项结果称,近1/3的受访企业承认在过去3年中失去了中国市场份额,3/4的企业预计在未来几年将失去市场份额。调查得出结论:“中国的产业政策正在推动本土企业崛起,美国企业在华的市场份额持续流失。”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尽管多数美国企业暂停了短期内的新投资计划,但仍致力于长期深耕中国市场。80%以上的受访企业表示,其在华投资是为了服务中国本土市场。同时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如果没有在华业务,企业将难以保持全球竞争力。
“美国企业认为,尽管贸易紧张局势和关税使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关系复杂化,但它们很难放弃中国市场。”法新社评论说。
针对这份报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张腾军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过去几年,美国及西方国家不断炒作所谓“中国经济见顶”“中国产能过剩”等不实论调,受此影响,在华美企表现出负面情绪,甚至个别企业盲目实行所谓“去风险”举措,表态要迁出产业链供应链,这使得他们在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逐渐失势,自身利益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面对新一重关税压力,美企担心未来市场份额会受到进一步挤压。
张腾军进一步表示,近年一系列针对在华美企的调查,都充分展现了他们自身的“两面性”。一方面,他们仍然希望能够享有过去的优惠政策和超国民待遇,依然沉迷于取得巨额收益和利润,另一方面,当这些优势难以维持时,他们也不愿对中国市场放手,认为市场潜力依然巨大。“这样的内在纠结使得他们在转型和角色适应上,显得尤为困难。”
调查报告称,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和创新中心,为美国企业在华运营带来了独特的商业机遇。“对美企而言,保持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的运营能力依然至关重要。这不仅使他们能够受益于中国日渐壮大的中等收入消费群体,也为企业试验保持全球竞争力所需的新技术和新做法提供了实践场景。”谭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