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特约作者——习笔小札
近日,中国教育部发布2025年度第二份海外留学安全提醒,指出“菲律宾境内针对中国公民的犯罪案件频发,安全风险持续上升”,并建议中国学生谨慎选择菲律宾作为留学目的地。此举引发菲律宾政府强烈反应,但讽刺的是,一起震惊外界的“误抓”事件随即曝光,让菲律宾政府的辩解显得格外尴尬。
菲律宾强硬回应中国提醒
7月20日,菲律宾外交部公开驳斥中国教育部的安全警示,声称其中“未能如实反映菲律宾安全形势”,并通过外交渠道要求中方“修正不实信息”。菲方强调,他们一直与中国驻马尼拉大使馆保持沟通,致力于保障外国公民安全。
然而,话音未落,菲律宾国家调查局(NBI)的一次行动就“啪啪打脸”——9名中国留学生在度假村上网课,却被当成诈骗犯一锅端。
9名中国留学生被“误抓”,释放令形同废纸
7月14日凌晨,NBI特别任务组突袭布拉干省诺韦利切斯一处私人度假村,指控9名中国公民“涉嫌网络诈骗”。可现场并无诈骗工具,只有几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全是课程页面与作业文件。
更让人愤怒的是,检方调查后认定此案“证据不足”,当即签发释放令,但NBI却拒绝执行,至今仍非法羁押9人,其中还包括未成年人。
此事在菲律宾华人圈掀起轩然大波。有人无奈感叹:“在这里,连上网课都可能被抓,这种地方谁还敢来留学?”
执法乱象让“安全承诺”沦为笑话
菲律宾当局一再声称“保障留学生安全”,可现实却让这句话成了讽刺。是情报失误,还是执法部门肆意妄为?如果检方释放令都能被无视,“依法办事”岂不是一句空话?
在这样的环境下,合法身份又能算什么保障?一旦被贴上莫须有的“诈骗嫌疑”标签,谁能确保你不会在牢房里“等天亮”?
讽刺的现实:手铐比安保更快到位
菲律宾外交部对中国的提醒大加指责,称其“抹黑菲律宾”,但事实一次次证明:不是中国提醒夸张,而是现实太残酷。对留学生而言,最大的风险并非街头的治安,而是那些随时可能“误抓”的执法行动。
更令人心寒的是,这不仅是留学生的遭遇。过去几年,菲律宾各地不断传出华人被误捕、被敲诈、甚至“被诬陷”的消息。对于所有在菲打拼的华人来说,这是一种常年悬在头顶的无形威胁。
从留学生到打工者,谁能逃过这种恐惧?
今天是9名留学生“被上网课抓捕”,明天可能就是在工厂、赌场、甚至街头的普通华人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
当连释放令都无法撼动执法部门的“权力任性”,谁还敢相信这里的安全承诺?
菲律宾或许可以继续辩称“治安良好”,但现实却不断在提醒:这片土地,对华人并不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