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黎枳银】韩国政府7月21日正式启动“惠民消费券”申请。这是李在明政府推出的首项大规模经济刺激举措,旨在激活基层消费、盘活内需,提振地区经济活力。申请渠道开放后,各地福利中心涌现咨询与申领人潮,企业纷纷“抢滩”布局,围绕政策红利展开激烈竞争。但也有不少地方政府对配套预算带来的财政压力表示忧虑。
据韩联社介绍,本轮消费券发放面向所有韩国民众。发放金额按个人经济状况和居住地有所不同,每人可领取15万韩元(1000韩元约合5元人民币)至45万韩元不等。普通居民人均可领15万韩元,低收入边缘群体和单亲家庭为30万韩元,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40万韩元。此外,非首都圈地区居民额外获发3万韩元,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地区居民再追加5万韩元。个人领取金额最高可达45万韩元。本轮申请将持续至9月12日,首周按出生年份尾数分流申请时间。消费券将以信用卡、借记卡、预付卡、地区爱心商品券等多种形式发放。
不过,消费券的使用范围有严格限制,仅限于在居住地所在市/郡级行政单位内、年销售额不超过30亿韩元的小商户使用,禁止用于大型超市、百货商店、免税店、电商平台、娱乐及赌博业态。韩国政府表示,此举旨在将财政资金定向注入传统市场、胡同商圈等基层经济最薄弱环节。
民众普遍对此持欢迎态度。居住在坡州的白领尹智表示,会在家附近的餐馆、文具店、二手书店等地使用消费券,支持一下街坊生意。首尔市民朴恩之对《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说,打算选择信用卡联动申请,“外出就餐、超市购物这些原本都不是固定支出,但现在多了一个花钱的理由。”
消费券政策启动首日,韩国主要金融机构和零售连锁企业迅速反应,掀起“抢券大战”。韩国信用金融协会宣布启动总奖金达25亿韩元的抽奖活动,鼓励民众踊跃使用消费券。GS25、CU、7-11、Emart24等便利店品牌也同步上线优惠活动,推出“买一赠一”“全场25%折扣”等多样促销。
但相较便利店热火朝天的营销攻势,大型连锁商超却显得格外冷清。由于不属于消费券适用范围,传统大型超市普遍被排除在此次政策利好之外。韩国商工会议所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零售业展望指数》显示,大型超市得分仅为89,是唯一低于100、处于悲观区间的行业。该报告指出,便利店、电商平台及折扣渠道对前景持积极预期,但大型商超因失去政策支撑,消费信心下滑明显。业内担忧,在消费券刺激效应下,短期内大量消费者将转向中小商户和便利渠道。
尽管获得广泛民众支持,但消费券的财政负担引发地方政府警惕。据韩联社近日报道,今年1至5月,京畿道税收同比减少816亿韩元,而该地区需承担的消费券配套预算达1800亿韩元。该道政府计划于9月向议会提交第二轮补正预算案,并表示不排除通过结构性削减支出或追加发行地方债券筹资。
根据韩国政府规划,“惠民消费券”第二阶段将于9月22日启动,届时面向全国收入最低的90%人群追加发放每人10万韩元的补贴资金。若能实现高申领率与高使用率,叠加暑期旅游季与秋季换季消费高峰,韩国市场或将在短期内迎来一轮“温热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