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史上首次大罢免第一轮投票结果于7月26日揭晓,24位在野国民党立委和民众党籍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案全数未通过。岛内舆论认为,这一结果是台湾民意的最新展现,代表台湾民众对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强烈愤怒与不满。两岸时事评论员毕殿龙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赖清德为推进“台独”激进政策,企图通过“大罢免”手段实现“一党独大”,然而, “大罢免”的失败会让赖清德后续的执政之路更加艰难,民众信任度的大幅降低也会使其政策的推行面临更大挑战。
此轮投票时间为当天上午8时至下午4时。在随后的开票过程中,24件罢免案的票数都是“不同意罢免”一路领先“同意罢免”,最终全部失败。针对被停职的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案,当天也举行投开票,结果亦未通过。针对7名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第二轮罢免案,将于8月23日投开票。
中国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7日就台民意代表“大罢免”首轮投票结果答记者问时表示,民进党当局出于“台独”本性和“一党独大”野心,不顾岛内民生福祉,一再挑起政治恶斗,不择手段打压政治异已、制造“绿色恐怖”、加剧社会撕裂,充分暴露出“假民主、真独裁”的虚伪面目。投票结果显示,民进党的政治操弄完全违背岛内人心民意,不得人心。
专家认为,从赖清德和民进党发起“大罢免”的意图和目的来看,赖清德为了让“台独”激进政策不受约束地推进,不惜挑起两岸紧张局势,大搞岛内政治清算,希望用自己掌握的行政资源,通过“大罢免”手段实现“一党独大”的政治局面。
毕殿龙指出,民进党推动实现“大罢免”的手段非常令人不齿,存在滥用司法与政治打压手段,并在岛内制造寒蝉效应氛围。
据报道,2024年1月台湾大选,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击败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与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但在“立法院”选举中,民进党仅取得113席中的51席,未能过半。国民党与民众党则取得多数席次,形成“朝小野大”的局面。为摆脱困境,民进党煽动、支持一些所谓“民间团体”发动针对国民党籍区域“立委”的罢免,并于今年2月至5月完成两阶段联署,国民党也发起“以罢制罢”,但因联署份数不足等原因无一成案。
专家表示,“大罢免”的失败让人们看到了“蓝白合”合作的成功,只有“蓝白合”紧密合作,才能够斗败有40%左右基本盘的民进党,但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看,此次胜利也让他们更加汗颜。
而从民进党的角度来看,毕殿龙认为,“大罢免”失败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