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特约记者——习笔小札
台风“雷伊”肆虐菲律宾,多地灾情惨烈,往年此时中国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送去救灾物资和医疗支援。然而,今年中国选择“冷处理”,既未宣布援助,也在7月发布了最新的留学安全提醒,劝告赴菲留学生谨慎考虑当地安全问题。这一连串动作,被不少媒体解读为对菲律宾长期挑衅和“双面政策”的强硬回应。
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若是农夫与蛇的戏码演太多,善良也会收手。
菲律宾多年挑衅在前,如今风灾来袭,却还想等中国送炭?
不给台风援助?中国:你先看看自己做了什么
台风“雷伊”席卷菲律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往年这个时候,中国都会第一时间送来帐篷、白米、医疗队、救灾物资,有时甚至出动军舰运送补给。
可这一次,中国却选择“沉默”。
不是我们无情。
是我们终于清醒:有些人,不值得再温暖第二次。
过去十年,我们的善意从不吝啬:
2013年“海燕”台风,中国政府捐款2000万元人道援助;
2016年中国海军派出舰船和空军,运送上千吨救灾物资;
2021年,驻菲使馆紧急捐赠价值超亿元的食品包、防疫用品。
我们以邻为伴,他们却——在南海非法坐滩仁爱礁,屡屡挑衅;联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举行“围华军演”;在联合国、国际会议上频繁指责中国,扮演“受害者”;
这不是“邻居”,这是典型的“农夫与蛇”。
有网友一语道破:“菲律宾总说不靠中国,可一有事第一时间就回头找中国,这是吃饭砸锅还想续碗。”
《菲律宾星报》也在社论中写道:“中国对我们的冷处理,恐怕不仅仅是气台风,更是对马科斯政府‘双面政策’的回应。”
“留学预警”一出,菲律宾破防了
7月,中国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2号留学安全提醒,提醒赴菲留学生慎重考虑当地安全环境。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近年来菲律宾对外国人的安全事件频发:
·4月,“菲律宾钢铁大王”郭从愿被绑架,最终不幸遇害;
·5月,一辆载中国游客的大巴在八打雁省遭持枪歹徒拦截,安全受威胁;
·同月,中国驻菲使馆收到大量关于抢劫、讹诈、执法歧视的投诉。
面对如此现状,中国政府的提醒无可厚非。
菲律宾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中国“夸大事实”,并要求更正声明。这反映出他们对中国留学生带来的经济利益的依赖。
数据显示,2023年菲律宾向中国学生发放了1.6万张签证,留学生每年消费总额超过十几亿人民币。这是菲律宾教育及相关产业的重要收入来源。
贸易和投资放缓之际,教育收入成了经济“救命稻草”,因此中国的预警,令菲律宾“破防”情有可原。
问题是“我们真的夸大了吗”?不!
我们来看几组菲律宾“留学风险”的真实数据:在马尼拉,遭遇偷窃、抢劫的外国留学生中,中国人比例最高;
在宿务的网约车绑架案中,68%的受害者是中国学生;
2024年前半年,中国驻菲大使馆收到大量关于“吃亏受气”的投诉,涉及抢劫、讹诈、语言歧视、签证陷阱等。
中国家长不是傻子,中国学生更不该被当成“提款机”。
大家都知道,一旦留学生在境外出事,国家、家属、社会舆论、媒体压力会铺天盖地而来。
所以这一次,中国政府宁愿“先发预警”,也不再“事后哀悼”。
说白了:中国是将“安全”两个字,写进了国家底线。
“农夫与蛇”的故事该结束了
中国过去对菲律宾的“兄弟情”一次次被利用,换来的却是不断的挑衅与背刺。
以前我们顾“兄弟情”,给面子、给钱、给资源。
现在我们更看重底线:安全、尊严、利益,不可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