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环球时报》记者探访泰柬边境安置区:目前共约3万人,民众“希望冲突今天就结束”
2025-7-28 21:05
环球报
721

【环球时报驻泰国特派记者 孙广勇】7月28日,《环球时报》驻泰国记者从乌汶府直辖县前往泰柬边境,第一站是直辖县向南50多公里的德乌多姆县,该县距离泰柬边境60多公里,是乌汶府安置从边境撤离民众的地区,目前共有约3万撤离民众。每个安置点都由乌汶府的各个县县长领导,具体事务由副县长或者镇长负责。从德乌多姆县继续向南,就是泰国政府7月24日就要求民众必须撤离的危险区:南坤县和南云县。

德乌多姆县县政府设立了物资中心,副县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中心每天接收的物资约6辆大货车的量,然后分发出去。分发时,各个安置点凭票据前来领取。因为撤离者不断增多,初期比较缺乏的是蚊帐和睡具,目前进出物品基本平衡。

在县政府,《环球时报》记者还看到还有类似工兵部队的泰国陆军士兵帮助民众搬运粮食。院子里有第二军区和内政部减灾厅的两辆炊事车。第二军区的炊事车每天制作1500盒盒饭,主要是补充各个安置点。

德乌多姆县最大的安置点设置在一座寺庙里,约有1200人,记者看到有登记台、管理处、医疗点、物资点等,有政府行政人员和医生驻点,有泰国王室资助的炊事车,也有当地设置的厨房,厨师都是当地的志愿者。中午开饭时,七八样菜摆在大木台上,有炒鸡蛋、炸鸡腿、豆腐肉末汤、水果等,民众有序排队打饭。

寺庙的大亭子下铺满席子,民众或躺或坐,有的有电扇,记者和几位从南坤县撤离的村民聊起来。颂旺一家来自侬胜碧村,村子不大,不到200名村民,距离两国边境仅5公里,附近有玉石矿,村民以种地为生,也去山里采集山货。提起7月24日撤离的情景,颂旺依然心有余悸。“空手逃出来的,来不及拿东西,只想着保命要紧。”他说。万幸的是,村子因为在火箭弹曲线下,所以没有遭到炮击。颂旺担心家里的牛、猪、鸡鸭,偶尔走小道开车一个多小时回去喂牲口,来不及回安置点就住在村子里的掩体内。“可以彻夜听到炮声”,颂旺告诉记者,一般清晨双方就开始互相炮击,只有中午才会停一段时间,下午3时左右继续,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希望冲突今天就结束”。

南坤县的另一个村子栋巴第镇侬颇村就没有这么幸运,村子就在5月28日泰柬首次发生枪击事件的冲博山口附近,距离边境约10公里,村里有几家房子被炸,5人伤亡。5月28日冲突爆发后,村民就做好了撤离的准备,“汽车加满油,整理个人文件,但是撤离时很多东西都来不及拿,听到炮声,就马上撤离。一辆皮卡车拉了11位亲戚,赶快跑了出来。”村民吉滴告诉记者。

28日中午时分,记者结束在德乌多姆县的采访后,继续向南前往冲突地区,但在南坤县边界处被军方检查站拦下。记者联系了泰方人士,得到的答复是:目前泰柬双方交火激烈,任何情况都不要进入划定的撤离区。在撤离区工作的公务人员告诉记者,撤离区内已经没有民众,只有留守的公务人员,军方对撤离区工作的警察、村庄护卫队等都有登记,以防止有敌对人员渗透,为柬埔寨方面指引军事目标,因为现代战争的技术很先进。

记者计划7月29日等双方交火稍有缓和时,争取进入撤离区。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