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中国延期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 专家:依法依规的负责任之举
2025-8-6 15:37
环球报
247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倪浩】8月6日,商务部发布公告,鉴于案情复杂,决定延长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调查的期限至2025年11月2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根据案件复杂性、工作量等实际情况延长调查期是各国通行做法。尤其是案情复杂,涉及利害关系方较多的情况下,延期调查更能体现调查机关的审慎态度。

2024年11月22日,商务部收到国内产业申请,认为进口牛肉数量急剧增长,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并使之受到严重损害,请求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调查。2024年12月2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立案调查,并在公告中明确本次调查期通常为8个月,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

一直跟踪此案的业内专家、中国政法大学WTO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史晓丽6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立案后,商务部严格依照中国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对进口牛肉审慎开展了保障措施调查。为确保调查程序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商务部发布了立案调查通知、利害关系方登记应诉通知;发放了调查问卷;告知了立案评论权、查阅公开信息权、保密请求权、听证会请求权等;发布了召开听证会通知,进行了实地调查。史晓丽认为,在本案的调查程序中,调查机关保障了国内外利害关系方充分陈述意见和表达关注的机会。

据记者了解,3月31日召开的听证会上,共有来自国内外75家利害关系方、共约180人参加,其中包括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出口商及其协会,以及中国进口商、国内牛肉生产企业、肉牛养殖场和本次调查申请人中国畜牧业协会。史晓丽认为,鉴于该项调查涉及利害关系方众多,并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利害关系方提交了大量的答卷和评论意见,为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和关注,适当延长调查期是十分必要的。她进一步强调,调查机关根据案件复杂性、工作量等实际情况延长调查期是各国通行做法,更是对调查结果的负责任之举。

商务部相关信息显示,世贸组织允许成员方在进口产品数量激增并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使用保障措施等对国内产业进行救济,以维护公平贸易和正常的竞争秩序。

《环球时报》记者查询国内产业提交的申请书后发现,2008 年以前,国内牛肉市场基本自给自足,进口量每年不足 1 万吨。之后,牛肉进口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尤其是 2019 年以来,进口数量急剧增长并处于极高水平,严重破坏了国内正常的市场供需秩序,导致国内产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国内产业认为,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牛肉进口数量有可能进一步大幅增长,国内产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可能会进一步遭受冲击,面临着严重损害进一步加深的巨大威胁。因此,申请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调查。

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和商务部的初步审查,商务部决定自2024年12月27日起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

史晓丽告诉记者,牛肉保障措施调查并非针对特定国家和地区,而是针对可能造成中国国内相关产业严重损害的所有来源的进口进行。在调查期间,调查机关主要是查清事实,不影响企业间的正常贸易。只有在得出肯定性调查结论,并决定采取进口限制措施后,才会对进口产生影响。

“即使决定采取保障措施,也是临时性的,最长不超过4年。”史晓丽表示,“中国是公认的进口大国,对牛肉等产品的进口需求将越来越多,只要企业做好经营规划,保障措施不会对其造成长期影响。”

据世贸组织统计数据,自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成立到2024年12月底,有55个世贸组织成员都曾发起过保障措施调查,总数量达到437起,覆盖了包括农产品和非农产品在内的十八个大类产品。本案之前,中国只发起过两次保障措施调查,一次针对进口钢铁,一次是针对进口食糖。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