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菲律宾移民局最近动作频频,从马尼拉一路杀到宿务、薄荷岛,执法风格依旧干脆——不分证件真假,先抓再说。
无论是无证、假证,还是来不及亮证的中国人,都可能成为“名单猎物”。
执法跨岛,“点名”才动手
马尼拉向来是移民局的重点地盘,但这次,宿务和薄荷岛也没躲过。
上周,宿务多家华人商铺遭到突击检查;
前天,薄荷岛则来了场精准抓捕——移民局拿着举报名单,只锁定目标,不动其他中国人。
两名被点名的华人,当场被带走,剩下的选择很现实:交钱,或直接走人。
老故事,新动作!
一位2010年来菲的华人回忆,2013年前后移民局抓人同样凶猛。
那时,中国人常在店门口被抓,理由五花八门——签证过期、证件造假,甚至还没掏证件就被控制。
通常,华人商会会出面“谈条件”,罚款金额动辄上十万比索,放人后再从年底奖金里扣掉。
举报是关键!群众里面有“坏人”!
不同于过去的“地毯式”搜捕,这次宿务和薄荷岛的行动几乎全是“点名”抓人。
举报来源可能是生意对手、私人恩怨,甚至是官方内部的清理。
一旦举报成立,移民局立刻上门,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华人圈气氛紧绷,“小风暴”常有!
行动消息一传开,华人圈立刻炸锅——有人不敢上街,有的店铺干脆停业,生意受到冲击。
疫情后,菲律宾对中国人的执法明显更严,中菲关系降温、经济不景气、部门缺钱等,都被认为是抓捕频率上升的原因。
华人身份问题仍是软肋!
在菲的非法居留现象并不少见,不少人抱着“先赚钱后补手续”的心态,有人甚至黑了十多年。
有人假结婚办13A签证,有人搞退休签证,还有人直接买出生证明“洗白”成菲律宾人。
但一旦有人举报,这些手段都可能失效。
大排华?暂时不必太担心
虽然大规模排华的可能性不大,华人与本地人的矛盾相对温和,商会也持续与政府沟通。
但“小规模打秋风”会时不时出现。
提醒在菲华人:低调行事,证件随身,交友谨慎,别让自己落入下一轮“远洋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