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 杨舒宇】12日,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的细则得以明确。随着《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公布,中国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又一次“国补”亮相,与“以旧换新”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进一步推动国内消费拉动国民经济。
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
8月12日,财政部联合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印发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和金融的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实施,所以有媒体朋友也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这可以说是非常形象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扩大消费的重视程度。”财政部副部长廖岷13日出席国新办发布会时介绍说,(贴息政策)目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根据规定,居民个人消费贷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个人消费贷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则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主要消费领域服务业,贴息比例同为1个百分点。
此次贴息政策“支持消费的力度更大”,廖岷说,“做个简单的测算,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块钱的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100块钱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者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所以这是一个公共资金和金融工具的结合产生的撬动效应。”除此之外,补贴方式更精准、支持消费的力度更大、惠及的范围更广,也是此次贴息政策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服务消费潜力将加速释放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消费结构将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服务消费潜力将加速释放。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6.1%,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很多家庭在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了商品消费的支出,我国服务消费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王波说。
王波表示,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统筹增强消费能力和扩大有效供给,对提振消费特别是扩大服务消费将产生积极作用。当前,服务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此次贷款贴息政策,将支持和引导相关服务业领域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模式和场景,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能力,以更优质、多元的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求。
政策“组合拳”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推出的为期一年的个人消费贷款利息补贴计划,是中央为释放居民消费能力、提振国内需求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之一。路透社称,中国经济学家和政策顾问呼吁加大对蓬勃发展的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以拉动消费。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决策层将提振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1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此次贷款贴息政策出台意在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发力,进一步增强消费能力与意愿。其目的在于降低消费信贷成本、精准支持重点领域消费,并通过财政资金撬动大规模贷款投放,形成政策杠杆效应。尤其是与“以旧换新”等既有政策叠加,将在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前者直接刺激居民更新换代、释放购买力,后者通过降低资金成本、扩大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消费链条上下游共同活跃,形成“组合拳”效果,增强政策的持续性与综合性。
洪勇说,无论是中央首次实施的消费贷款贴息,还是规模翻倍的以旧换新补贴、育儿补贴政策,都是围绕提升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扩大高质量供给来展开,体现出政策体系的全链条、全领域布局。这种高频度、组合化的政策发布,不仅是对短期经济回升的加力,也是为中长期消费潜力释放奠定基础。洪勇补充说,在“关税休战”再延90天的窗口期,中国加快深挖内需潜力,既是为了对冲外部贸易不确定性,也是在国际环境波动下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洪勇表示,通过激活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提升服务消费比重、推动大宗消费升级,可以有效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增强经济韧性。
王波展望说,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下半年,随着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等各项扩消费政策持续叠加发力,超大规模市场活力和潜力将进一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