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阅兵徒步方队,近距离感受“步伐精度天花板”
2025-8-27 07:30
环球报
624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郭媛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综合演练日前在北京天安门地区举行,重点检验了各流程、各环节的衔接配合,为正式活动的成功举办打下坚实基础。九三阅兵进入倒计时,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在北京郊区的阅兵训练集训点采访徒步方队受阅官兵,在铁血方阵中感受大国强音与和平宣言。

记者乘坐的大巴沿着一条笔直延伸的宽阔道路徐徐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誉为“中国名片”的三军仪仗方队,它曾多次参加阅兵庆典等重大活动。三军仪仗方队在此前综合演练的视频中惊艳亮相,让观众再度感受“步伐精度天花板”,而队员手持的新式步枪也让外界眼前一亮。

在仪仗方队,正步是他们的基本步伐,也是必修科目,正步讲究“踢腿带风,落地砸坑”。一出车门,记者就听到铿锵有力的正步行进声。在活动演练中,仪仗方队高擎党旗、国旗、军旗出现在天安门广场。

三军仪仗方队队员崔航腾将作为党旗护旗兵率先走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从2015年首次参加阅兵到如今以护旗兵身份走过天安门,崔航腾依旧把今年的阅兵活动当作“首次”来对待,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到训练场,像新兵一样高强度训练。与此同时,崔航腾作为中队骨干今年还积极帮带参阅的新兵。为了尽快让新兵掌握护旗动作,他总结了“三步训练法”:标齐枪线,卡准步速,逐帧纠错。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仪仗女兵首次亮相。

在训练场上,仪仗女兵赢得媒体的高度关注。女队员身姿高挑,眼神自信,尽管面容被太阳晒得有些黑,但丝毫不影响她们的端庄气质。

参加阅兵任务的仪仗女兵身高在173厘米以上,同列队员身高相差要小于1厘米,记者从前后左右,任何一个方位看过去,队列都是一条顺滑的直线。女兵们的发髻也都统一,形状扁圆,两侧微微上翘,外面用发网固定,搭配上卷檐帽,显得整齐利落。

作为首批仪仗女兵,入伍14年以来,王冉冉参加过60余起仪仗司礼任务,但这是她首次参加阅兵任务,“对我来说是新的挑战。”

休息间隙,王冉冉面带微笑,非常温柔。她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站在最后排面最后一个位置,也就是排尾‘钉子兵’。在这个位置的队员不仅要精准完成自身动作,确保动作‘零失误’,还要关注前方队形变化,用余光校准排面,提醒身边战友。”

据王冉冉介绍,在队列中与“钉子兵”位置一样重要的,还有“排头兵”“框子兵”“基准兵”等,这些位置的队员素质更为过硬,不仅要准确完成自身动作,还要给排面做好示范作用。

与男兵相比,女兵转场方式更复杂。“这是阅兵式到分列式的关键衔接,但队形变换很难顺畅,与男兵排面合并时也屡次出现偏差。”王冉冉说。为此,她带着队员在训练场反复推演,拿着标记纸逐个点位讲解。同时,王冉冉带领队员从分解动作到连贯演练,每天重复训练,最终,在正式演练任务中,女兵方队转场动作行云流水,与男兵排面无缝衔接。

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阅兵活动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时长约70分钟。这次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徒步方队将以严整的军容、自信的步伐、高昂的气势接受检阅,集中展现新时代政治建军新风貌、人民军队好样子。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