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黎枳银】据韩国《朝鲜日报》27日报道,随着跨国婚姻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大批入伍,韩国军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翻译战争”。这些年轻人大多韩语生疏,难以理解上级的命令,使一线部队的作战指挥和日常训练面临障碍。韩国军方虽临时编印多语种手册、使用翻译软件或指定“英语翻译助手”,但普遍缺乏制度性支持。
报道称,江原道陆军一军官为了能与一名几乎不会韩语的韩国-乌兹别克斯坦混血士兵沟通,不得不花近一个月学习俄语。最终因沟通障碍严重,该士兵被调往后方。这一情况并非个例,韩国多地部队中频繁出现类似情况。部分部队被迫将训练要点翻译成越南语、俄语等,或让懂外语的士兵担任“翻译助手”。一些教官只能依赖翻译软件逐条输入训练内容。遇到武器名称、装备操作等必须准确表达的部分,往往需要额外耗费半小时才能解释清楚。
2009年韩国修改《兵役法》后,跨国婚姻家庭出身的青年被纳入现役入伍对象。据韩国国防研究院的数据,2010年首次有跨国婚姻家庭出身者应征入伍,当年仅有51人,到2016年超过600人,今年已突破4400人。军方预计,2030年以后人数将超过1万人,相当于一个陆军师团规模,占比或超5%。
语言障碍不仅影响部队运转,还给部分士兵带来沉重心理压力。据报道,一名在越南成长的23岁士兵经常因听不懂指令而遭到辱骂和处罚,退伍后出现后遗症,不得不接受精神治疗。今年4月,一名有跨国婚姻家庭背景的22岁士兵因长期被排挤,在部队跳楼致重伤。
报道称,美国、以色列等移民国家已建立针对移民背景士兵的教育和支持体系,涵盖语言培训和宗教饮食照顾等多领域。韩国军方虽自2021年起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士兵提供清真饮食,但整体配套制度仍显不足。尚志大学教授崔基溢指出,跨国婚姻家庭的孩子同样是符合服役要求的韩国青年,国防部应尽快出台综合政策,帮助他们跨越语言与文化壁垒,在军中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