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生态新答卷 镌刻青绿间(连线评论员)
2025-8-28 13:47
环球报
1087

对话人:

周珊珊  本报评论员

曹  云  中国绿色时报新闻部副主任

周珊珊:今年是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当前,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进入系统集成、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大家一直很关心,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有哪些变化?

曹云:生态环境好不好,野生动物最知道。比如,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之初的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是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稳定增长的种群。得益于栖息地面积至少扩大了4000亩,并建设迁移生态廊道等,长臂猿不仅数量在增加,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些年,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重返生态乐园,国家公园自然景观更加优美、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

周珊珊:生态改善“看得见”,生态价值“摸得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从国家公园建设中,如何窥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辩证法?

曹云:一杯好茶,可以见证武夷山国家公园依托优质自然资源绿色转型发展。2015年以来,得益于科技特派员助力,当地探索生态茶园模式,既解决了土壤退化问题,又维持了茶青产量稳定,提升了茶叶品质,实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由此更加印证,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相互促进,可以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

周珊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需要全民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共享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目标之一,对此你怎么看?

曹云:如果你到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所在的四川平武县去走一走,会发现孩子们在“给原始森林做体检”,跟着科研人员用红外相机监测动物、在森林里辨识植物。当地各种自然教育基地开发47个特色课程,探索出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自然教育新路径。2024年以来,平武县累计接待自然教育访客约60万人次。通过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社会参与等方式,国家公园为公众创造亲近自然的机会,激发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周珊珊:鼓励人们广泛参与,使生态保护从“政府独奏”转向“社会交响”,蕴藏着治理智慧,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当然,今天我们谈生态保护,深化科技赋能、拓展数字应用,已是共识和行动。我很好奇,国家公园有怎样的科技加持?

曹云:依靠数字技术,国家公园已实现对旗舰物种保护、人为活动等重点领域的实时、精准监测。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有“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的支撑,可实现全天候、全区域动态监测。哪里有野生动物出没,工作人员的手机可实时收到通知,再选择合适的巡护路线。这为科学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极大提升了生态保护的效率与科学性。

周珊珊:前不久,首批5个国家公园全部完成确权登记,权责清晰能更好凝聚合力,守护万物和谐共生。但让保护责任切实落到实处,想必也不那么容易。

曹云: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的原真性完整性,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为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我国不断完善法律制度管理体系,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一法两条例一办法”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各国家公园所在地省区还建立局省联席会议、局省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等,破除各自为政、九龙治水的痼疾。

周珊珊:不只是国家公园,制度之严、督察之力、司法之威,让生态保护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法治一路护航,监管长了牙齿,打通“预防—惩治—修复”的链条,真正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生态效能。

从旗舰物种的“数量”到增进福祉的“质量”,从全民共享的“流量”到科技赋能的“增量”,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正以系统思维破解生态保护难题,以创新机制激活发展动能。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从系统和全局角度出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正以系统观念、制度优势、科技动能,做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东方智慧。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