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国务院新闻办8月26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他表示,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含绿量”。王宏志称,绿色低碳发展举世瞩目,中国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勤华教授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伴随着2030年碳达峰政策目标即将到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将是中国推进能源转型的重点领域。
她还对结构性控煤应采取的措施给出相应建议:
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王宏志指出,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进行了能源供应结构优化,加大了非化石能源电力的供应,推动非化石能源成为新增电力供应的主体。
中国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应,积极发展多能互补,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
专家指出,为减少煤炭消费,还需要规模化发展清洁能源,各区域应因地制宜地建设清洁设施,增加风能、光能、水电等清洁能源的供给。
实际上,新能源在“十四五”期间也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王宏志介绍,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近50%,推动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目前,中国终端用能中电能的比重达到30%左右;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另外,王宏志还表示,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
能源转型离不开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既要在以煤炭为代表传统煤电领域开展,也要在清洁能源领域全面推进。
据报道,“十四五”时期,中国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了近30倍。
同时,专家称,制度与市场保障也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重中之重。据中国国家能源局4月公布的《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中国绿证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建成,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49.55亿个。
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发布会上指出,下一步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推动能源消费增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满足,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更好发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对完成“双碳”目标任务的支撑作用。
专家表示,实质上本次能源结构转型与“十五五”规划发展紧密相连,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与总量控制,煤炭能源的有序退出与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同步并行,实现能源清洁转型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