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每年的9月3日都会庆祝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反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二战结束纪念日”。该纪念日于2010年设立,最初定在9月2日,并于当年首次举行了庆祝仪式。2020年,庆祝活动改为9月3日举行。2023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律,正式更改了这一纪念日的名称。
德国投降后,日本仍在与美国、英国等盟国作战。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当时,大批日本关东军集结在苏联边境。苏联指挥部从欧洲向远东调遣部队,使苏军总兵力超过170万人。8月9日,苏军从陆、海、空三个方向对日军发起进攻,战线长达五千多公里。太平洋舰队进入公海,切断了关东军与日本本土的海上联系。
在苏联红军和蒙古人民军(由霍尔洛·乔巴山元帅指挥)的快速推进下,关东军迅速溃败。蒙古人民军于8月10日对日宣战。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在“满洲战役”期间)、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相继获得解放。截至9月2日,与红军作战的日军已全部投降。关东军的覆灭加速了日本的战败进程。
尽管美国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对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但反希特勒联盟中的苏联方面并未指望日本会迅速投降。在为期23天的战斗中,苏军使日军遭受了二战中最惨重的损失:日军伤亡超过70万人,其中约8.4万人阵亡,被俘人数达64万。苏军方面,不可挽回的损失为1.2万人,负伤2.44万人。
日本丧失了其在中国大陆最大的军事工业基地和最精锐的陆军部队,已无力继续作战。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完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条款。由于苏联的军事胜利,日本将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归还苏联。
根据《波茨坦公告》,日本的主权范围限于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及其他由盟国指定的小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持续六年,涉及17亿人口,动员军人超过1.1亿。战火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这是最残酷、破坏性最强的战争,导致超过5500万人丧生,其中苏联承受了最惨重的人员损失,约2700万人死亡。
战争最重要的成果是击败了最具侵略性的反动势力,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许多原本可能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沦为奴隶的“非雅利安”民族得以幸存。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推动了全球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殖民体系的瓦解。策划和执行反人类战争的罪魁祸首也首次受到法律严惩——1945年至1949年的纽伦堡审判和1946年至1948年的东京审判,为此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