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股估值已超越互联网泡沫时期。”美国《华尔街日报》1日发文称,标普500指数今年虽创下历史新高,但代价不菲:从某些指标来看,美股估值已达空前高位。投资者如今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每1美元营收所支付的代价已创历史新高。上周四,该基准指数的市销率达到3.23倍,刷新纪录。
市销率又称“股价营收比”或“市值营收比”,为公司市值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是一个重要的股票估值指标。即如果投资者想拿到公司的1元营收,需要对公司投资多少钱。除市销率外,市盈率同样处于历史极端水平,不过由于部分巨头公司利润率丰厚,尚未触及最高纪录。目前,标普500指数基于未来12个月预期盈利的市盈率为22.5倍,远高于2000年以来16.8倍的平均水平。
“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从未如此昂贵,也从未如此集中于更少的公司。”国际权威评级机构Morningstar指出,截至8月中旬,苹果、微软、英伟达、亚马逊、Meta、Alphabet和特斯拉这“美股七巨头”的市值之和已占到标普500总市值的34%。如果再加上博通、伯克希尔哈撒韦和摩根大通这三大巨头,以上10家公司的市值之和已占到标普500总市值的近四成,创历史新高。而在互联网泡沫时代,标普500的10家最大企业市值之和只占到标普500总市值的23%。
英国《每日邮报》称,这意味着当这些公司股价上涨时,指数随之攀升,但一旦出现任何经济或政治挫折,整个基准指数就会被拖累下跌。一些分析师警告称,美国股票的价格已将其置于泡沫区域。
与此同时,许多标普500大企业都在集中押注于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的高投入却尚未见到清晰回报。路透社8月底评论美股风险时称,美股市场高度集中于高市值大公司,叠加人工智能领域的天量资金投入,事实上已出现“双重集中风险”,并陷入“令人担忧的高度不平衡状态”。
投资者在4月份曾短暂见识到市场过度集中于少数高价股的弊端,当时美国政府的关税计划引发了短暂抛售。尽管股市自那次暴跌后有所回升,甚至创下近期新高,但一些华尔街观察人士仍对可能出现更持续的下跌表示担忧。
美国“商业内幕网”认为,高估值反映了对未来收益的高度预期。有时这些预期被证明过于膨胀,股价会回调,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出现了泡沫。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工智能公司持续超出盈利预期。
盈透证券首席策略师史蒂夫·索斯尼克则对《华尔街日报》表示,“极高的估值加上极度拥挤的交易,无疑增加了市场陷入长期低迷的脆弱性”,“如果所有人实际上都在做多相同的标的,当它们下跌时,边际买家从何而来?” (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