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国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全球化智库(CCG)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张伟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这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重大事件。阅兵彰显的不是扩张意图,而是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的能力与决心。
阅兵活动按照阅兵式、分列式2个步骤进行。其中,阅兵式环节,受阅部队在长安街列阵,接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检阅。分列式环节,按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
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张伟告诉卫星通讯社,纪念活动是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的全球共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以巨大牺牲支撑了东方战场的战略全局,为全球反法西斯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纪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伟大真理的重申。在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抬头的背景下,这一纪念向国际社会传递了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捍卫多边主义的强烈信号。
此次受阅的武器装备全部为中国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多数为首次亮相。“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首次集中展示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专家认为,纪念活动对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启示。首先,全球安全治理需要新范式。此次阅兵体现的军事透明度与体系化能力,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实力守护和平”的中国方案;其次,发展合作需要构建可持续性。抗战纪念活动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表明,发展必须是和平、包容、可持续的,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不应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最后,多边主义需要进一步强化。纪念活动邀请多国代表参与,体现了中国推动国际社会团结而非分裂的努力。
61位外国领导人及有关国家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应邀出席大会,他们称赞中方举办的纪念活动。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所有这些活动都很精彩,非常棒,水平很高”。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认为:“中国展现出力量和勇气,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尼泊尔总理奥利形容此次活动是“非凡的盛会!”
专家特别关注到阅兵活动所承载的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其一,是青年与历史教育。阅兵不仅是展示国力,更是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其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在纪念中强调“超越隔阂冲突,关照人类命运”,这与全球南方国家追求公平国际秩序的诉求高度契合;其三,此次纪念活动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和平宣言与发展邀约。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