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蓝图,从“创新”开篇布局;“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成为“五个转变、五个更加”重要一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对“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作出专门部署……从理念到实践,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创新已然成为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选择,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激发城市创新活力,首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在广东深圳,凭借“高校+研究院+企业”的技术转化和产业协同体系,正成为众多企业云集的全球机器人产业高地。四川成都更是把“安逸”化成了生产力——数字文创、智慧医疗、沉浸式文旅,新消费场景遍地开花,年轻人来了就不想走。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因地制宜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精心培育创新生态。找准赛道、持续迭代,新质生产力就能在一方水土里蓬勃生长。
深挖城市发展潜力,重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过去一些城市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开发容易形成“摊大饼”式扩张,出现人地失衡等问题,资源利用效率随之降低。要深刻认识到,盘活存量并非大拆大建,要通过精准施策实现空间重构、功能提升、活力再造;优化增量旨在以人为核心,让每一项改革政策都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全面摸清房屋、设施、土地等资产资源底数,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闲置传统商业设施,加强规范管理,提高运用效能,实现存量资源的价值提升。与此同时,统筹财政资金引导、金融工具创新、社会资本激活,积极探索包括建立健康可持续投融资体系在内的增量政策,让城市建设运营真正惠及民生。
积蓄城市发展动力,贵在交流合作、对外开放。今年5月13日,第三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城市宣讲会召开。作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上海奖自2022年设立以来,已吸引全球百余个城市参与申报,成为中国城市深度参与人居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鲜活注脚。无独有偶,杭州借“城市大脑”升级国际化服务,从西安出发的中欧班列拉着中国制造疾驰远行……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中国城市不曾止步。这不仅是空间的拓展,更是理念、规则、标准的对接。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促创新,城市才能在互联互通中赢得主动、积蓄动能。
创新引领发展,实干成就未来。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拥有更美好的生活。从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到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再到优化城市开放环境和服务,每一个领域的进步,都在丰富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新征程上,继续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尊重规律、因地制宜、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建设好富有活力、智慧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城市,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