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东盟与中日韩“10+3”媒体合作研讨会9月17日下午在昆明举行,此次研讨会以“互联互通 共建共赢”为主题,13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主流媒体代表围绕此主题致辞或作主旨发言,多位媒体嘉宾在现场围绕“打造新动能,共享新机遇”等议题交流对话。中国日报社评论部主任姚英在研讨会上致辞,以下为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众多璀璨的古代文明,也见证了文明间源远流长的交流与互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 这深刻揭示了亚洲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也是亚洲国家凝聚共识、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基石。
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潮蔓延,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始终发挥着稳定器与动力源的关键作用。其中,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促进东亚地区政治安全、经济协同和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区域合作不可或缺的支柱。我们应当持续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亚洲区域协作、深化文明对话,不仅关系到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更具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深远意义。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人文交流的纽带以及共识构建的推动者,更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成为跨越认知隔阂、增进相互理解、推动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日报始终致力于推动亚洲区域合作与人文交流。通过亚洲新闻联盟这一重要平台,我们与来自19个亚洲国家的20家主流媒体紧密协作,共同讲述亚洲故事,打破西方叙事垄断。作为联盟核心成员和唯一中国成员,中国日报积极加强联盟的共商共议机制,通过联合策划全媒体报道、共享优质内容资源、共同举办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等多种形式,促进亚洲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彰显其独特魅力,助力亚洲各国的发展故事传播至全球,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传播新秩序。
近年来,中国日报积极顺应技术变革趋势,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有效整合亚洲新闻联盟成员媒体的视频生产与传播资源,着力构建并不断完善亚洲新闻视频交换平台。我们持续深化媒体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已吸引超过500名来自联盟成员媒体的记者编辑参与中国日报组织的全媒体技能培训。同时,依托“全球战略对话”等高端平台,我们汇聚亚洲地区政要、学者、商界领袖以及媒体专业人士积极撰稿发声,共同倡导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和创新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为应对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与全球不确定性贡献亚洲智慧与方案。
习近平主席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媒体不仅是文明交流的见证者,更是重要的推动者,应积极担当文明对话的“扩音器”、正向能量的“传播者”、区域共识的“凝聚者”。中国日报愿与10+3各国媒体同仁一道,携手努力,致力于实现“构建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这一美好愿景。为此,我们建议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合作:
第一,共建内容生态,讲好亚洲故事。建立常态化内容合作机制,扩大评论文章、深度特写、人文纪实等优质内容的互换规模,共同制作有影响力的全媒体产品,挖掘亚洲各国在历史文化、民生发展、区域协作等领域的特色故事,让世界看到一个多元共生、充满活力的亚洲。
第二,强化技术赋能,提升传播效能。顺应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全面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和传播形态,显著提升亚洲声音的传播覆盖面与影响力。同时,应高度重视并防范虚假新闻、算法偏见等技术衍生风险,确保技术应用符合新闻伦理和人文价值的导向;加强技术治理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媒体协作,为深化10+3合作持续注入新动能。
第三,深耕文明对话,夯实互信基础。共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项目,通过联合举办文明论坛、文化展览、青年媒体人交流、智库合作与民间文化互动等活动,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夯实 10+3 合作的社会民意基础。
第四,聚焦大局共识,服务区域发展。坚持新闻报道客观公正,放大各国共同利益与合作成果,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供应链稳定、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等10+3重点议题,凝聚发展共识,为多边合作提供舆论支撑,共同促进亚洲区域的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
各位同仁,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单边主义的阴霾依然存在,但多边合作的潮流不可阻挡;文明冲突的论调时有出现,但文明互鉴的共识日益坚定。东盟10+3媒体合作正是我们“讲好亚洲故事、提升区域话语权”的重要战略平台。让我们坚守媒体责任、秉持合作初心,以客观、公正、全面的报道传递事实真相,以建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叙事凝聚发展共识,携手为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文明互鉴的亚洲贡献媒体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