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新闻1+1丨扩大服务消费,该从哪些关键点入手?
2025-9-18 17:06
环球报
198

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5方面19项措施中,“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就多达8条。如何扩大服务消费,提高服务质量,让服务消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新闻1+1》本期节目,主持人柴璐连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为您带来分析解读。

扩大服务消费 具体该怎么做?

什么是服务消费?简单来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实物消费;而一手交钱、一手获得看不见的产品,就是服务消费。它的本质是牢固消费,价值在于体验性。那么,该如何扩大服务消费?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石英华:消费既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当前我们更加聚焦于扩大服务消费,这一政策方向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超过15000美元时,服务消费往往会成为消费的主体。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3万美元,消费结构从以往以商品消费为主,逐步转向商品与服务消费并重,并且服务消费的增速持续加快的格局。今年1至8月的消费数据也显示,服务消费的增长势头明显高于商品消费。

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1万元,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超过1.3万元,显示出服务消费占比正在不断提升。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全方位扩大需求、提振消费,抓好服务消费或者扩大服务消费,这方面的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

给中小学生放春秋假

能带动服务消费吗?

给中小学生放春秋假,也成为此次《政策措施》中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给小朋友放假和带动更多服务消费的市场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关联,这个措施能起到怎样的效果?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石英华:我们谈服务消费提振,一方面讲的就是如何增强消费能力,也就是说要切实增加居民收入。另一方面,从改善供给这个角度,能够真正的提升服务消费的品质。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闲暇,是不是有足够的时间,能够在不同的时间享受相应的消费。所以中小学假期把它从寒暑假变成增加春秋假,实际上就是在增加大家可以服务消费的时间。

当然,这一点大家关心的是还需要好的政策落地,需要有配套的政策。比如中小学生有假期,实际上家长有没有假期,才能决定这个政策是不是能够成为真的利好,或者带动服务消费的增长。

“村BA”“苏超”火热

未来还有哪些消费新市场?

去年服务消费增速很快,尤其是文旅消费成为最大热点之一,像“村BA”“苏超”等新场景不断涌现。这些现象背后揭示了哪些新的消费潜力和市场机会?未来我们还可以拓展哪些想象和尝试的空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石英华:新需求往往由新供给创造,而新需求又会进一步推动服务供给升级,二者形成螺旋式上升的互动过程。从“苏超”等消费热点可以看出,优质消费资源与新兴IP结合、内容品质提升,形成精品化消费,“内容为王”尤为重要。

无论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还是文旅和文创产品,众多爆款的成功都源于优质内容和过硬品质。此外,通过构建消费新场景、结合AI等技术创新,能够形成全新的消费模式,提升体验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及情绪价值需求。

这些创新举措正在催生巨大的新需求。从“苏超”带动的观赛规模,到各类赛事、演唱会,再到城市新兴消费IP,均显示出服务消费蕴藏的巨大增长潜力。今年1至8月服务消费的增长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因此,进一步提振和打造服务消费创新,对全方位扩大内需是特别有益的。

消费占GDP比重仍然偏低

未来如何改变?

从消费的结构上看,当前我国消费占GDP比重仍然偏低,这样的短板未来如何改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石英华: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供给端与需求端协同发力。在供给端,当前服务消费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补齐这些短板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从需求端看,低收入群体是服务消费增长潜力最大、消费倾向更高的群体,要通过改善教育、养老、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兜底性保障,增加他们的服务消费能力,弥补短板。

主持人 柴璐:服务消费实际上就是体验感的消费,而消费的升级必然会体现在服务消费的增长上。当人们消费的意愿和消费能力增加的时候,它也必然会带来我们市场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发展。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