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游”不仅是旅行方式的迭代,更是大众生活态度的折射,彰显着消费者的理性与自信,也倒逼文旅行业加速向精细化、个性化、优质化升级
今年暑期,我国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各大景区人流如织,热闹背后,旅行方式正悄然改变:曾经“说走就走”的随性出行,正越来越多变为精心规划的“计划性旅行”;盲目追逐热门景点的热潮渐渐退去,“小众秘境”探索成为新风尚……这些被网友称作“聪明游”的新型旅行方式,不仅是暑期文旅市场的亮眼风景,更反映出消费者旅游观念的转变。
“聪明游”的“聪”,彰显于数字赋能下的高效决策。随着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文旅领域,旅游服务平台愈加完善,旅行攻略、比价工具、服务指南等信息获取便捷,游客决策周期大幅缩短,决策质量却显著提升。从目的地天气、人流预测,到景区实时客流、酒店真实口碑,数字技术构建的全景预判体系,让出行更具确定性和规划性。部分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旅游产品预订周期显著提前,“早鸟订单”占比同比提升超30%,出行规划的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这正是游客决策智慧的生动注脚。
“聪明游”的“明”,体现在理性务实的消费选择。如今,游客愈发注重旅行的性价比与体验感,既愿为高品质的深度体验买单,也精打细算规避不必要的消费。今年暑期,文旅市场呈现订单量、出行距离、停留时长“三增”态势,而消费重点正转向能提升旅行品质的领域。以自驾游为例,神州租车发布的数据显示,暑期跨城自驾订单量同比增长400%,租车订单量创下历史新高。从出行距离看,800公里以上的长途订单占比超30%,同比增长近四成。从出行目的地看,许多县域小城迎来租车自驾高峰,成为暑期市场新的增长亮点。这些场景生动诠释了“聪明游”的消费逻辑——体验为王、性价比至上。游客一次次“用脚步投票”,勾勒出旅游需求升级新轨迹。
“聪明游”的走热,本质是供需两端同频共振的结果。从需求端看,经过多年市场培育,消费者旅游认知更趋成熟,告别“走马观花”的打卡式观光,追求个性化、沉浸式体验,为“聪明游”提供了土壤;从供给端看,各地各部门主动作为,以创新回应需求。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沉浸体验项目,让文物“活”起来;苏州拓展园林夜花园开放范围,丰富夜间消费场景;广西推出景区“一票游多日”优惠政策,降低出游成本……这些创新实践既丰富了优质文旅供给,也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聪明游”的兴起,更揭示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当前,我国文旅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进入存量竞争、品质为王的新阶段。“聪明游”不仅是旅行方式的迭代,更是大众生活态度的折射,彰显着消费者的理性与自信,也倒逼文旅行业加速向精细化、个性化、优质化升级。游客“聪明游”,市场须“聪明供”。文旅行业想要赢得消费者,既要在优化体验、创新产品上苦练内功,推出更多契合消费需求的特色服务,也要在规范市场、提升服务上做足文章,筑牢安心消费的基础。读懂“聪明游”背后的消费新需求,持续打造让游客安心、舒心、动心的文旅新供给,才能不断激发文旅市场内生动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