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首航船舶"伊斯坦布尔桥"轮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直达欧洲,单程仅需18天,创下中欧快航时效新纪录,是"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实践成果。中国时政评论家周成洋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该航线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和俄罗斯的命运绑定,并且在提升中欧贸易效率的同时,增强中国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挑战的能力。
周成洋指出,“伊斯坦布尔桥”轮从中国浙江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启程,驶往英国最大集装箱港口弗利克斯托港。这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正式通航。
早在2015年,中俄总理第二十次会晤联合公报中, “冰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就已经出现。2017年7月,中俄两国提出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从亚洲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次年,《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发布,明确指出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这一合作推动了中俄在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和贸易通道安全等领域形成深度战略捆绑,提升了双方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协同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新航线不仅深化了中俄战略协作,更在实际运营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除了航运效率的内在优势,北极航线的战略价值更体现在其增强贸易韧性与规避地缘风险的能力上。尤其是它避开了目前欧洲国家一些地缘政治冲突所引发突发事件带来的不便。
在政策方面,俄总统普京此前在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上正式提出启动一项覆盖远东与北极全域的普惠性优惠机制:自2027年1月1日起,整个俄罗斯远东和北极地区将实施史无前例的超优惠政策。据俄罗斯远东及北极发展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东北航道年货运总量已从2014年的400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3790万吨,其中2024年过境货运量达310万吨。按照俄政府规划,该航道年货运量预计在2030年突破1亿吨,并于2035年进一步提升至2.2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