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近日,菲律宾国家调查局(NBI)一纸 “指控” 让旅菲华人脊背发凉 —— 该局称 12 天前(9 月 12 日)在金达沃省拆毁的非法采矿点,是 “此前因离岸博彩(POGO)被捕的中国公民” 所经营。
可诡异的是,从行动到指控,菲律宾执法部门既没抓涉案人员、没晒资金流水,连 “采矿与中国人有关” 的半份实据都没拿出来,就公然把 “非法采矿” 的大锅甩给旅菲华人。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不是孤例:自菲律宾全面禁 POGO、1.1 万外国人被列驱逐名单后,“华人 = 非法从业者” 的污名化愈演愈烈,旅菲华人正陷入 “无证据也可能被盯上” 的生存困境。
“嘴炮办案”:拆了采矿点,没实据就扣锅华人
事情要从 9 月 12 日说起。
当天,菲国调局联合矿业部门,在金达沃省马拉苏甘镇拆了两个非法采矿点 —— 搜出隧道、采矿设备,还有成袋铜矿石和铵油炸药(ANFO)。
18 日,该局仅通报 “拆除非法采矿点”,没提任何人的责任;
可到了 22 日,发言人埃利・莱亚诺突然改口,称 “情报显示” 涉案者是 “前中国博彩从业者”,还说 “他们没回国,转做非法采矿”。
但细究起来,这番指控全是漏洞:既没公布涉案华人的姓名、身份,没展示 “博彩老板与采矿点有关” 的证据(比如资金往来、人员雇佣记录),更没抓捕任何嫌疑人。
要知道,此前菲方抓 POGO 从业者时,会明确说 “抓了 59 人”“抓了 8 人”。
这次却只字不提 “抓人”—— 明眼人都看得懂:没实据,只能靠 “嘴说” 甩锅。
博彩打击后 “污名连环扣”:华人成 “非法产业背锅侠”
这波 “甩锅” 背后,藏着菲律宾对华人的刻意标签化。
自 2024 年底菲律宾禁 POGO、移民局将 1.1 万外国人列入驱逐名单后,针对华人的 “非法指控” 就没断过:
这种 “连环扣” 式的指控,无异于给所有旅菲华人贴 “非法从业者” 的标签。
更可怕的是,菲方执法部门还在媒体上大肆渲染,仿佛 “华人干非法事” 是定论 —— 可连最基本的 “谁干的、证据在哪” 都答不上来。
华人生存警报拉响!无证据也可能被盯上,连坐风险升级
对旅菲华人来说,比 “甩锅” 更可怕的是 “无证据定罪” 的潜规则。
此前就有媒体曝光,菲律宾存在 “把中国人先抓了再说” 的土政策,甚至 “举报可疑华人” 已成部分人的 “共识”。
如今国调局在没实据的情况下,公然将非法采矿与华人绑定,相当于给执法部门 “随意怀疑华人” 开了绿灯。
有旅菲华人吐槽:“现在出门都怕被盯上,万一附近有非法产业,是不是就会算到我们头上?”
更有人担心,这种 “无证据甩锅” 会引发 “连坐式打压”—— 比如普通华人商户可能被无端排查,甚至遭遇诬告。
毕竟,当执法部门可以 “嘴说为凭”,华人的生存安全就成了 “薛定谔的安全”。
甩的是采矿锅,藏的是排华风险
菲律宾国调局这波 “无证据甩锅”,从来不是简单的非法采矿案。
从 POGO 打击到如今的采矿污名,本质上是将华人塑造成 “非法产业的代名词”,为后续的针对性打压铺路。
对旅菲华人而言,这不是 “别人的事”—— 下一个被 “扣锅” 的,可能是开餐馆的老板、做贸易的商人,甚至是普通留学生。
在 “举报潮” 与 “无证据定罪” 的双重阴影下,旅菲华人的生存警报早已拉响。
而菲律宾执法部门的 “任性甩锅”,只会让越来越多华人寒心:在这里,究竟要多少实据,才能证明自己 “不是非法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