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是总统,可能会和他们一起上街。”面对全国蔓延的抗议浪潮,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这番“共情”发言,没能平息民众的怒火。
眼下,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菲律宾多地又出现洪涝、滑坡等灾害。前一阵子的防洪贪腐丑闻,引发了席卷整个菲律宾的“万亿比索游行”。
这让马科斯“目前心神不宁“,有菲律宾前政要直言: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博观工作室出品
文丨环球时报记者 杜天琦
9月21日——这个被刻在菲律宾人记忆里的特殊日子,20多个城市的民众涌上街头,一场被称为“万亿比索游行”的反腐败抗议席卷全国。
导火索是政府在防洪等基建项目中涉嫌严重腐败,仅虚假防洪工程造成的损失接近180亿美元,换算成菲律宾比索,恰好约合1万亿。
当天,首都马尼拉成了抗议核心地。上午,黎刹公园聚集了近5万人,他们愤怒地控诉政客们用“菲律宾人的韧性”当遮羞布,掩盖贪污腐败的真相。奎松市的人民力量纪念碑前,1.5万民众接力发声,随后沿着奎松艾莎大街展开游行,声势浩大。混乱中,39名警察受伤,超过200人被警方逮捕,其中包括至少88名未成年人。冲突让这场抗议的怒火更添几分焦灼。
今年7月,台风在菲律宾各地引发洪灾,许多不合格甚至根本不存在的防洪工程遭到曝光。马科斯下令对菲律宾防洪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进行调查。
菲律宾公共工程与公路部8月13日宣布,将审查15家承包商建造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此后几天里,菲律宾多地政府官员发现一系列偷工减料、质量不达标的防洪设施,还找出了几处划拨预算但实际没有开工建设的“幽灵工程”。
例如,菲律宾布拉干省一处耗资7700万比索的防洪项目本应该在2023年7月完工,但这座设施其实并不存在,当地居民区仍未摆脱洪灾威胁。马科斯8月20日表示,菲律宾政府为布拉干省另一处防洪工程拨款5500万比索,但他视察现场后发现,该工程根本没有开工。
在调查过程中,许多菲律宾议员也面临指控。菲律宾众议院议长、马科斯的表弟马丁·罗穆亚尔德斯同样卷入丑闻,有人指控他与可疑的公共工程项目有关。
罗穆亚尔德斯17日辞去众议长职务,称辞职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反腐败调查。此后,马科斯发布行政令,成立一个独立委员会,负责调查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异常情况。
马科斯向菲律宾公众承诺,调查委员会将追究所有不法分子的责任。但9月21日的这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证明,这些承诺和调查并未平复民众的愤怒。
民众的不买账是有原因的。美国“外交学者”网站评论说,小费迪南德·马科斯总统对腐败的严重程度表示震惊,并带头开展反腐败运动,但他的动机值得怀疑。
批评人士表示,是马科斯签署了包含政治分肥和可疑国会干预措施的预算法,现在他对这些腐败项目却故作惊讶。
他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一些议员的争议性项目,这引发了人们对他在反腐败运动中选择性介入的怀疑。他一直对自己使用机密资金的情况保持沉默,而他在国会的盟友则阻止反对派议员审查总统办公室的预算。
这场抗议的规模,创下了马科斯执政以来的纪录,背后牵扯出的政治地震早已显现。此前,菲律宾行政部门和国会的调查证实了防洪项目中的腐败乱象,不仅导致参众两院领导层洗牌。
可尴尬的是,菲律宾长期以来公共资金丑闻频发,涉事高官却鲜少真正入狱受罚,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处理方式,让民众的不满积压已久。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抗议的时间点。9月21日是前总统杜特尔特设立的“全国抗议日”,而1972年的这一天,马科斯的父亲、前总统老马科斯宣布全国戒严。
在独裁统治的历史记忆与现实的腐败困境交织下,菲律宾人再次走上街头,他们不是要推翻政权,而是要守住自己的未来——毕竟,本应用于抵御洪水的救命钱,却成了腐败官员和承包商挥霍的资本,谁能甘心?
如今的马科斯,麻烦不止这一桩:腐败丑闻接连曝光、政变谣言不断发酵,再加上数万民众的抗议压力,执政危机已然浮出水面。
菲律宾大学政治学家让•佛朗哥直言,“万亿比索游行”引发的动荡是重大政治危机,可能“毁掉他的政治遗产”;前最高法院法官何塞•安东尼奥•卡皮奥更是犀利指出,马科斯“目前心神不宁,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尽管马科斯承诺会打击腐败,但在分析人士看来,这番表态更像一场“政治作秀”。就像弗朗哥说的,“人们将拭目以待,看看他到底会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
毕竟,当1万亿比索的民生资金变成少数人的“奢侈品”,民众能做的,似乎只有走上街头,用抗议发出最响亮的追问:属于我们的未来,还要被腐败侵蚀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