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可莹(泰国籍)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在这一年,我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天津读书。
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决定留在中国发展,加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泰国鲁班工坊项目工作。
泰国鲁班工坊由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和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合作设立,是中国首个海外鲁班工坊。至今,已为泰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000多人,并支持超过460名泰国学生来华学习。
我的工作涵盖鲁班工坊的日常管理、中泰双方沟通联络,以及泰国来华留学生的中文教学。见证学生们的成长、培养两国之间的友好使者,是我工作中最欣慰的部分。
泰国鲁班工坊采取“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方式,目前开设的6个专业全部通过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评审。
从鲁班工坊毕业的留学生,既掌握先进的技术技能,又会中文,在就业市场很“吃香”,许多人选择去泰国中资企业就业。他们的薪酬也普遍高于当地高职毕业生的平均水平。这直接改善了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增进民生福祉的体现。比如,我们有一位留学生,叫万新春,目前就在泰国海尔工作。他对鲁班的发明创造十分钦佩。在鲁班工坊学习期间,他获得了很多技能和知识,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机器人技术,以及计算机数控(CNC)技术。这些技能对于现代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鲁班工坊为泰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中国方案。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泰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教学积累上也有欠缺。泰国鲁班工坊二期建设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不少设备,还资助泰国教师来华培训,让他们掌握前沿知识和技术。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发起的改变世界的倡议,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在鲁班工坊认识了健鹏——我的丈夫。如今,我们既是家人,又是同事。
12年来,我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跟“鲁班”结缘。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说——泰中一家亲!
(人民网记者李美玉、钟文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