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9月24日文章,原题:搬到一个只有300人的岛屿,融入当地生活需要付出努力,但这份努力最终得到回报 “你会失去朋友的,”在移居丹加尔岛之前,我的朋友这样对我说。那时我和丈夫刚决定离开城市,移居到这座澳大利亚悉尼北郊常住人口仅300人的小岛。我们并非盲目地选择这里。在此之前,我与朋友们在这个小岛上一起度过几次周末。但当我丈夫退休后,我们决定永久地移居丹加尔岛。刚到那里时,我身边只有我的两个女儿和丈夫,我急需寻找归属感。我很快意识到,融入一个社区需要时间和努力,而要被当地人接受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于是我“主动出击”。我自愿加入市政厅,当一个无人羡慕的秘书;我一次又一次地邀请人们共进晚餐;为了结识新朋友,我经常去社区经营的咖啡馆喝咖啡。终于在一次我喝咖啡的时候,迈克尔(他现在已经是我的好朋友了)劝我参加一个艺术展,为咖啡馆筹款。这成为了我生活的转折点。
我不是一个艺术家,但“漂流物与遗弃物”这个主题深深打动了我。在安全而被支持的氛围中,我欣然献上自己的小小作品。在我们的小海滩上,我拾起破碎的陶瓷碎片,有绿色的三角形碎片,碗碟边缘蓝白相间的碎片,还有雕着小花的奶油色碎片,然后将它们粘贴进展示盒中。令人惊喜的是,这个作品竟卖出了一个不错的价格。
那场艺术展开启了一段创意之旅。当迈克尔建议建造一个雕塑步道时,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多年后的今天,我创作的14块超大拼字游戏雕塑,依然让人们乐在其中。在晨间散步经过拼字游戏时,我常读到与时事或丹加尔自然美景相关的词语。漫步间,我与鸟儿对话。喜鹊婉转鸣唱,笑翠鸟咯咯笑着,白眉叽叽喳喳在灌木丛枝头穿梭。
在某日步行去咖啡馆时,我遇见了两个小孩正在路边捡拾软黏土。他们手上捧着捏好的陶碗和动物塑像,准备带回家用母亲的烤箱烧制。兄妹俩在无车岛上自由嬉戏的景象,又一次点燃了我的创作灵感。我以孩童视角创作了我的首部儿童绘本,描绘这座岛屿的故事。
这些年来,我参与过哑剧表演,为这里的游行盛装打扮,还加入过40人的流动晚餐。每年11月,人们便会问起我的街头派对,这场盛会已持续举办十余年,大家都在期待着我的香肠卷。
如今,每当我伏案写作眺望河面时,总会暂停片刻,静静地看着渡轮缓缓驶过。听到邮递员那熟悉的报时,我就知道已经上午10时过几分钟了,该喝茶了。我依然定期与岛外的老朋友保持联系,我并未失去老朋友,反而收获了远超所求的社区归属感。(作者乔安妮·卡茨,李国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