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9月27日,時值中菲建交五十週年的重要歷史時刻,暨南大學菲律濱研究中心與亞典耀大學中國研究系、菲律濱中華研究學會、迪黎曼學院菲中研究中心合作,在暨南大學成功舉辦“回顧與展望:中菲關係五十年”學術研討會。來自中菲兩國的十幾位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雙邊關係的歷史演進、現實挑戰與未來前景展開深入研討。
本次會議分為政治、經濟、文化與歷史、南海與安全四個小組,與會學者們圍繞當前中菲關係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菲律濱的對華政策、中國企業在菲律濱的投資以及中菲經濟合作前景、中國在菲律濱的形象、菲律濱的華人、南海問題與中菲關係等主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菲律濱華裔文化傳統中心的洪玉華(Teresita Ang See)女士的發言充滿了現實的關切,她著重分析了菲律濱網絡博彩業對華人社會以及中菲關係的潛在影響。甲美地國立大學Andrea Chloe Wong-Jung教授系統梳理了從亞羅育到小馬科斯四任總統的對華政策演變,她認為,總統的政治背景、對華威脅感知、國家利益排序、對美菲同盟看法及地緣局勢,是影響菲律濱對華政策的五大關鍵因素。馬尼拉亞典耀大學楊真真博士(Jane Yugioksing)分享了她關於菲律濱民眾對中國形象認知的研究。她認為,“儘管受南海問題影響,但菲民眾對中國的脫貧成就、美食、科技及TikTok等流行文化仍抱有積極態度”,菲律濱年輕學生對中國持更加寬容和積極的態度。
本次還專門邀請了在菲律濱投資十多年的中國企業家代表張紅波先生。張紅波先生分享了他在菲律濱的投資經驗,為有意赴菲投資的中國企業提供了極為寶貴的“避坑指南”。他坦言,由於地緣政治搖擺、地方政治變動頻繁、腐敗、本土利益集團阻擊等多重“頑疾”,中資在菲投資“血本無歸”的案例不在少數。他為此開出了五劑“藥方”:“看天時”:選擇兩國關係好的時期投資; “選對地”:選擇某些家族長期執政、政治穩定的地方投資; “走捷徑”:盡量選擇在保稅區、工業園區投資,避免與過多政府部門打交道; “求速成”:選擇在一個省市長任期內能穩定運營的項目;“傍大款”:與菲律濱本土有實力的企業合作,分享部分收益以省卻麻煩。他務實的分享,引發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
迪利曼學院班樂義(Rommel Banlaoi)教授回顧中菲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的合作成就與局限。他梳理從2013年南海仲裁到杜特地時期關係緩和再到當前局勢的演變,強調“雙方通過雙邊磋商機制在漁業、科研等領域建立的工作組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儘管現在面臨一些緊張問題,但這也意味著中菲關係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迎來嶄新、更加友好和親密的合作。
在閉幕式環節,學者們圍繞中菲關係的未來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會學者一致認為,面向未來的中菲關係,應該加強兩國之間的人文往來,夯實民間外交的基礎。學術交流是增進中菲之間相互瞭解的重要橋樑和方式,廣東省以其經濟實力和地緣優勢能夠在中菲交往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暨南大學張小欣副校長參加了本次會議並在開幕式上致辭,他強調,菲律濱是中國的重要鄰居和夥伴,加強中國的菲律濱研究,通過學術研究促進中菲兩國學界和民間的相互認知和瞭解,是學界的責任所在。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再次彰顯了暨南大學在東南亞研究領域的深厚積澱,也為推動中菲關係健康穩定發展貢獻了寶貴的學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