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当双节遇上China Travel——听外国人讲述“沉浸式体验中国”
2025-10-9 17:14
环球报
683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丁雅栀 李萌 陈子帅】随着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离境退税流程不断优化、移动支付覆盖愈发广泛,“来中国过节”成为全球游客的新选择。据旅行与旅游世界(TTW)网站日前报道,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大幅增长,凸显了全球对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现代化发展和风景名胜日益增长的兴趣。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预测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200万人次。

在中国旅行、过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在今年双节期间来华的外国游客,其中很多人是第一次踏足这片美丽的土地。他们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大都市感受到了科技繁荣和活力,还在苏州、喀什等地找到了“家的感觉”,“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媒体所描述的多元而充满活力的中国。”

“在中国,我找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家”

“第一次来中国大陆,一定要从大城市开始见识!”小雪是在马来西亚长大的华人,今年国庆,她和两位朋友一起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我们协调了彼此的假期,幸运地遇上了中国的国庆,一场人潮的‘洗礼’,正等待着我们。”

小雪的第一站是北京。“我从小就爱看中国的电视剧,尤其是古装剧。当我第一次走进故宫,眼前的朱红宫墙、金銮殿顶,比在古装剧里看到的画面更具冲击力。那些通过电视剧积攒的想象突然变成了现实,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亲切。”小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格外喜欢中国的文创产品,在故宫、圆明园的文创店里,那些印着古建筑纹样的小物件、可爱的盲盒 IP,都让她挪不开眼,“最后买了不少带回国。”

“如果说北京是富丽堂皇,那上海就是时尚繁华。”小雪评价道,她和朋友游览了外滩,乘坐了观光游轮,在淮海路等街区闲逛,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繁华。在她看来,上海是一座很有“烟火气”和活力的城市,唯独天气比她预想中热,和马来西亚相差无几,原本想尝试的汉服体验,最终还是因为怕热而放弃。

据TTW报道,在今年节假日期间,中国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国际游客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北京、上海和西安成为主要“焦点”。旅游平台携程提供给《环球时报》记者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城市优化入境旅游服务,以北京为例,目前已有五家接待国际游客较多的市属公园(颐和园、天坛、北海、景山和动物园)安装3200余台中英文导览器;北京白塔寺、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等13家重点博物馆景区还开通了英文线上导览专区页面及“听听北京之声”小程序英文界面,助力国外游客感受传统文化。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也让一些历史古城成为外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小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这次旅程中,她也去了苏州,在她心中,这座城市是“温婉”的代名词。她还记得平江路上的青石板蜿蜒向前,两旁的古建筑带着江南水乡的韵味,“我们慢慢走着,偶尔驻足看街边的小店,还在一家店里买了簪子。店家免费帮我盘了个简单的发型,这个小小的体验,成了苏州之行里特别的回忆。”

作为马来西亚华人,小雪从小学习中文,她说,马来西亚的华人社群也一直努力保留中华文化。“可只有真正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我才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鲜活:故宫的古迹、苏州的古建筑、街头的中文招牌,都让我觉得和自己的根离得更近了”。

如今回到马来西亚的小雪,还忍不住不停翻看手机里的照片:故宫的红墙、外滩的灯光、苏州的古桥,还有那些别致的文创小物。“虽然人很多,但每个角落都藏着惊喜。”她笑着说,下次还要再来中国,慢慢品味中国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家”。

“中国现代与历史共存的‘反差美’让我着迷”

今年不少外国人选择来中国过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免签政策的推动。去年11月30日,中国对西班牙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入境事由扩大至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过境、交流访问,免签停留期限延长至30日。26岁的西班牙青年乔治近日通过免签来到中国,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觉得不用办签证就能来中国很方便,“很酷”。

乔治到访了上海、长沙和重庆,“中国城市从早到晚都充满活力,现代设施与历史建筑共存带来巨大的‘反差美’让我着迷。”乔治说,他选择来中国旅行是因为他一直很喜欢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他的华裔朋友也向他介绍了很多关于中国的风土人情,因此到访中国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

在大街小巷中穿梭探索美食的经历以及中国的科技发达程度给乔治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他说:“我本来认为欧洲已经很发达了,但来到中国之后,我才发现中国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街上到处都有充电桩和共享单车。相比之下,欧洲有些落后了。”

在时长约一周的旅行中,他最喜欢最后一站重庆。起初,他觉得重庆不像上海那样知名,应该是个小城市,心理预期并不高,但真正到达重庆后,才发现这是一座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的大都市。尽管他只在重庆呆了几天,还没有完全探索完这座山城,但他愿意推荐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到重庆旅游。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今年9月15日,我国已对47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与29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政策覆盖面扩展到55国,极大便利了外国人来华旅游。TTW报道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前往中国,其中大多数来自亚洲邻国以及欧洲和北美。

携程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恰逢日本的“银发周”(9月13日至23日)和韩国的“中秋假期”(10月3日至9日)与中国的国庆中秋黄金周相近或重叠,亦有不少日韩旅客选择到中国观光,上海、北京、香港、大连、青岛和天津是吸引日韩旅客的主要目的地。

此外,近期中俄互相免签政策也推动俄罗斯游客来华热情上升。本次假期俄罗斯旅客入境预订量同比增长75%,游客偏好的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三亚、广州、哈尔滨等。

“这里兼具国际化与多元性,太酷了!”

“这里和西方媒体描述的完全是两个世界!”10月6日,来自美国的博主但丁·穆尼奥斯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在中国新疆喀什旅游的视频。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纽约的内容创作者,这个假期,他在朋友的推荐下奔赴新疆。

“西方媒体总把这里描绘得充满负面色彩,但我在中国看到和听到的,全是人们对新疆多元文化的热情与向往。”但丁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正是这种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初到喀什,他便被街头巷尾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装饰所吸引,“浓郁的民族风情与节庆氛围交织在一起,让我瞬间沉浸于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之中。”

“这是我在新疆的第一天,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惊叹不已。”在视频中,但丁站在一处能俯瞰喀什城区的地方感慨道。傍晚七点,夕阳依旧高悬,沙漠的风卷起细沙,为这座古城蒙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我从未来过这样的地方——喀什的多元文化交融令人震撼,那么多不同的民族和谐共处,实在太美了。”但丁对记者说。

在他的镜头下,身穿传统服饰的新疆姑娘在古城前翩翩起舞,街角的果汁摊前,维吾尔族商人正将新鲜的石榴、葡萄塞进传统铜制榨汁机,双手用力转动把手,鲜红的果汁顺着导管流进玻璃杯;不远处的手工艺店外,哈萨克族老人坐在小马扎上编织羊毛挂毯……

除此之外,喀什的美食也让他念念不忘,“我们吃了羊肉馅的馕,外皮烤得金黄酥脆,咬一口全是肉香,现在想起来都要流口水。” 而喀什古城本身更让他震撼,这片面积庞大的区域里满是历史保护建筑,商铺一家连着一家,居民们在历史悠久的街坊里经营着小生意,过着闲适又充满生机的生活,这样的景象在他眼中美好又鲜活。

“我遇到的一些商家说,我是他们见过的第一批美国人,这让我意识到,这里还有很多故事等待被外界看见。”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新疆的发展与文化保护工作值得称赞,“这里既有现代化的设施,又保留着浓郁的本地特色。西方政客试图用制裁孤立新疆,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让这里与世界相连,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促进国际友谊与合作的声音。”

除了传统民俗,喀什的“反差感”同样让但丁惊喜不已。在一家当地夜店为粉丝庆祝生日的经历,更是刷新了他对这座城市的认知。“我来自纽约,本以为那里是夜生活之都,但喀什丝毫不逊色!”但丁惊叹道。年轻人随着国际流行音乐与民族旋律起舞,这种文化的自如切换让他惊叹:“这座城市兼具国际化与多元性,太酷了!”

最让但丁难忘的是一场他偶然参与的维吾尔族婚礼。“我在街头遇到一位新疆本地的导游,他得知我们想体验当地文化,立刻帮忙联系了一场正在举办的婚礼,主人家热情地邀请我们参加。”在他的描述里,婚礼现场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色彩艳丽的服饰、欢快的麦西来甫舞蹈、香甜的瓜果与美食,“那种文化的丰富与厚重无法用语言形容,只能等我的Vlog剪出来让大家亲眼看看!”

旅途已告一段落,但丁仍在马不停蹄地剪辑喀什的视频。“在这趟旅程,我拓宽了世界观,看到了一个真实、多元、充满活力的中国。”他多次对记者强调,自己真切地看到了旅游业如何为当地民众的生意带来助益,因此更希望借此机会呼吁更多国际游客前来新疆。他由衷地表示:“我希望能为新疆旅游创造更多热情与期待。请亲自来这里走走,你会发现,这里没有偏见与误解,只有热情的人们和灿烂的文化。”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