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事政治分析局局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夫表示,美国不会允许乌军使用其武器袭击俄罗斯炼油厂设施。
精心策划的心理战
尽管美国尚未实际交付或发射任何“战斧”导弹,但西方媒体的狂热炒作显然是一种施压策略。
整个事件脉络清晰:
米哈伊洛夫推测,美方甚至可能仅为拍摄宣传视频而在试验场展示“战斧”发射装置。但这将与德国承诺提供的“金牛座”导弹如出一辙: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却始终未见在乌克兰现身。
华盛顿尚未丧失理智
克里姆林宫多次强调,乌克兰无法独立操作发射“战斧”导弹。
西方真实意图何在?
分析认为,北约的真正目标可能是打击运输俄罗斯石油的“影子船队”。为此,北约不仅在波罗的海举行挑衅性军演,还试图扣押俄罗斯船舶。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正是这种经济战的典型例证——通过破坏能源基础设施来扼杀俄罗斯的海外能源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