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道建设激活经济潜力,通过协同共进汇聚发展合力,用新视角、新理念为内陆地区开放打开机遇之门
清晨5点,湖北宜昌夷陵区的柑橘园还笼罩着晨雾,果农剪下一颗颗金黄的蜜橘,经分拣、套袋、贴好含溯源信息的出口标签后装车。一路西行,两天后,载满蜜橘的冷链车驶入位于霍尔果斯公路口岸的中哈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完通关手续后,当天中午12点就能将饱满多汁的蜜橘送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分拨中心。
一颗蜜橘穿越数千公里的跨境之旅,正是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的生动展现。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西部地区进出口首次突破4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了9.2%。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区外贸发展保持强劲动能,进出口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内陆地区的开放转型不仅是地理空间的突破,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通道建设激活经济潜力,通过协同共进汇聚发展合力,用新视角、新理念为内陆地区开放打开机遇之门。
国际物流大通道拓宽开放空间。在我国外贸大局中,沿海外贸大省是出口增长的主力,而如今一条条国际物流大通道串点成线,通达江海,推动内陆地区快速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沿黄陆海大通道串联起沿线9省区,将工程车、机械和农产品运往黄河下游出海口,搭乘国际船舶出海;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衔接长江经济带,将中西部地区的优质商品运往东南亚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西部地区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6115亿元,同比增长19.3%,拉动西部地区外贸增长3.4个百分点。
产业高效协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物流动脉带动产供链循环畅通,内陆地区将区位特点转化为发展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在新疆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内,河北毛皮服装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不仅将企业引入区内,还吸引来东部地区高级技师,为当地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全新产业在当地逐渐发芽生根。在喀什地区疏勒县,山东渔具企业建起了户外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带动13家渔具及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落户,解决当地2700余名劳动力就业,生产的高中档碳纤维钓竿、碳纤维自行车、碳纤维钓台远销欧美及日韩。物流带动产业升级,激发内陆地区发展新动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制度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物流通道、产业脉动离不开制度环境持续优化。今年,海关总署会同20个部门(单位)联合部署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一项项具体措施对症精准,让通关更加快捷便利,物流更加畅通高效。
从西部沿边到内陆腹地,一条条国际物流大通道正绘制着新的中国开放格局,引领产业转移升级。未来,随着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开放平台深化改革,一定能激发中西部地区更大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