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首艘经北方海路从中国驶往欧洲的直达集装箱船顺利完成运输任务,其航行时间较传统航线大幅缩短一半。此次通航是北方海路迈向欧亚之间可持续物流通道的关键一步。与此同时,俄罗斯和中国于10月14日批准了进一步发展沿北方海路运输的行动计划。中国常驻俄罗斯媒体人仝潇华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两国在北方海路方面的合作为两国带来实质性利益,也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朝着更加多元与均衡的方向发展。
历时20天,首艘从中国宁波舟山港经北方海路驶往欧洲的集装箱船于10月13日抵达英国费利克斯托港。与传统路线相比,运输时间缩短了一半。北方海路(北极航道)总长约为5600公里,是连接欧亚大陆西部与亚太地区最短的航运路线,也是俄罗斯的国家交通动脉。
10月14日,在哈尔滨举行的俄中总理定期会晤筹备委员会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第二次会议期间,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与中国交通运输部批准了关于进一步发展沿北方海路运输的行动计划。俄国家原子能集团表示:“路线图的制定与批准旨在构建可持续的运输走廊,合作将引入现代化物流与技术解决方案,以提升运输效率并推动重大项目发展。”
仝潇华告诉卫星通讯社,从政治上来说,中俄合作开发北方海路是双赢之举,将使中俄关系更加密切;从经济上来说,这是中俄在经济领域深化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将为两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仝潇华认为,对于中国来说,这一合作同样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她说:“长期以来,将中国货物运往欧洲主要是依赖传统的航线,比如经过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航线,航程长达2.3万公里,运输时间长、成本高。而北方海路是中国和欧洲之间距离最短的航线,通过北方海路航线,中国至欧洲的航程可缩短约3000海里,这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提高了货物周转效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冰层加速融化,北方海路的通航条件不断改善,为中俄深化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今年7月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强调,北极航道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中俄积极开展航道开发合作。
根据俄国家原子能集团数据,2024年沿北方海路的货物运输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近3790万吨,较上年创纪录结果多出160余万吨。俄国家原子能集团北极事务特别代表弗拉基米尔·帕诺夫称,北方海路正在高速发展,转变为全球物流的实用高效路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9月19日记者会上回答卫星通讯社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北极航道的利用前景,北极航道有潜力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路线。中方愿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北冰洋沿岸国家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国家一道,在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