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POGO坍塌、签证反复,电子签也留不住中国人!
2025-10-16 14:02
头条新闻
9758

伯乐头条专讯:“义父们,回来吧!你们再不来,我们就要倒闭了。”——一位菲律宾商户在社交平台的留言,看似打趣,却像一声叹息。


短短几年,马尼拉的天还是那片天,海风也依旧温热,只是街头少了喧嚣。曾经车水马龙的中餐街,如今店铺关了一半;夜色中,连霓虹灯都显得有些孤单。


那群曾经撑起城市夜经济的中国人,正一批批地离开。

他们不是逃,而是“被风吹走”——那股风,来自政策、来自执法,也来自人心。


POGO整顿:一夜之间,繁华成空


曾几何时,POGO(离岸博彩)是马尼拉的金矿。

高薪员工、满座餐厅、包厢订不到的KTV,一整条产业链围着中国人转。可自政府宣布严查、关闭违规平台起,这座“纸醉金迷之城”一夜断电。


数以万计的中国外劳被遣返、转签或自行撤离。

写字楼空了、出租屋闲了、商铺倒了。

“以前晚饭时间都要排队,现在一个晚上能清点三次货。”帕赛一家中餐馆老板苦笑道。


那一夜,风停了,灯亮着,却没人再回来。


反诈扫毒查外劳: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过去的一年,是菲律宾“最严肃查年”。警方联合中方多次突袭电诈园区、扫毒窝点、查外劳证件。

从克拉克到Tacloban,突击行动此起彼伏。

有华人因此被误查、被遣返,也有人干脆主动回国。最常见的消息是:“兄弟,别出来,今天又查了。”


哪怕你什么都没做错,也会担心“万一”。

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让许多人不再相信“安稳”两个字。


签证反复:政策像天,变幻莫测


菲律宾的签证政策,就像热带的天气——说变就变。

今天放宽、明天收紧,一纸通知就能让上千人陷入困境。

有人好不容易续了签,结果第二天政策更新,要重办;有人买好了机票准备回来,却被告知“暂停入境”。


电子签即将重启,表面上看是利好,但对那些曾经“被困”的人来说,手续容易了,心门却难再打开。

他们更担心的,是“下一次政策会不会又变?”


中菲联动执法:灰色地带不再安全


近年来,中菲两国在打击电诈、洗钱、人口贩运上合作愈加紧密。信息共享、同步执法,让那些曾在“灰色地带”游走的群体失去了立足点。

有人转往柬埔寨、老挝,有人悄然回国。

“风太紧,躲一下。”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可他们离开的同时,也带走了城市的活力。

那些靠“客人消费”而存在的行业——餐饮、租赁、娱乐——开始集体萎缩。

马尼拉的夜,还亮,但不再热。


社会氛围转变:从热情到疏离


菲律宾人一向热情,但舆论的风向变了。

随着涉外诈骗、绑架案屡上新闻,“中国人”这三个字被越来越多地与负面报道绑在一起。出租车司机不敢轻易载客、房东开始拒租、警察盘问更频繁。


许多在菲华人开始有了“被盯着看”的感觉。

“没做坏事,也怕被误会。”这是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久而久之,大家学会了低调、不惹事、不出门。

城市依旧热闹,只是那些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


人走了,铺还在,城市却变了


菲律宾并不是不欢迎中国人,只是时代换了轨道。

政策、治安、舆论——一环扣一环,让人慢慢退场。

电子签的恢复,也许能带来一些新游客,但带不回那些曾在这里扎根、奋斗、喝酒聊天、买单请客的老面孔。


如今的马尼拉,依旧有阳光、沙滩和微笑,可少了那股热腾腾的“人气”。

夜里路灯亮着,风从海上吹来,却吹不回那些走远的中国人。


“人走了,铺还在,可没人上门。”

这不只是一个商户的无奈,而是一座城市最沉默的告别。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