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科技助力精准复原 金山岭长城一期保护修缮工程即将完工
2025-10-16 14:37
环球报
691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整合了沿线15个省区市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好长城文化遗产,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位于河北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

从2021年开始,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金山岭长城实施了保护展示工程,目前已进入尾声。保护性修缮如何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又给当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金山岭长城一期

保护修缮工程即将完工

保护性修缮 重在排除风险

城墙历经450多年风雨侵蚀,受损严重。北侧一处2米高的垛口墙已所剩无几,马道地砖残破,部分区域两层地砖全毁,下部石块和夯土裸露。专业人士介绍,此次保护性修缮不是要复原原貌,而是要通过抢险加固,防止这些病害进一步扩大。

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 修旧如旧

修缮采用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修旧如旧。工人们做到原样原位保留,对文物最小干预。

正是处处谨小慎微,严格遵守传统工艺,一个工人一天只能修缮2平方米的面积。而正是这种笨办法,慢功夫,才能真正做到修旧如旧,保持长城古朴的风貌。

无人机吊装物料 省时省力

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也有高科技装备辅助修缮。和2021年修缮工作刚启动不同,那时所有的物料都要靠马背人扛往上运。

如今无人机5分钟内就能飞到,一次可以运送100斤的物料。精准高效,又省时省力。在科技的助力下,长城的保护也从被动抢险向预防性保护转变。

科技助力长城预防性保护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目前已完成8000多公里的明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扫描,通过精确到微米的三维建模,不仅可以发现肉眼难以发现细小风险隐患,还能复原敌楼等关键设施的原貌和功能,助力长城文化科普。

科研团队还加入土样检测和气候分析的大数据,借助人工智能分析,绘制出未来几十年的长城侵蚀高风险地图,为长城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精准参考。

最小干预原则 丰富旅游体验

为了丰富游客体验,金山岭长城今年首次推出夜游长城项目。通过在步道临时布设充电的可移动光源,让游客夜爬长城赏月观星,在保护长城的基础上,方便游客夜爬长城,观星赏月。正是不断创新这样的旅游产品,金山岭长城游客数量逐年递增,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慕名而来。

长城“活”起来

百姓富起来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带动了整个河北滦平县文化旅游快速发展。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超900万,较2019年增长超300%,旅游综合收入近120亿元。古老的文化遗产,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沿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路径和幸福生活。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