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 环球时报记者 李迅典】编者的话:多家美国硅谷科技巨头的首席执行官(CEO)相聚在今年9月的一场白宫晚宴上,在被总统提问计划在美国投资多少资金时,他们当场作出总计高达1.5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一个月过去了,部分投资和基建项目得到落实,但更多的仍是“口头承诺”。过去几年间,白宫和硅谷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摩擦不断到日益紧密的转变,然而这种貌似密切的背后,也隐藏着缺乏长期承诺的复杂现实,这被美国媒体形容为一种“模糊感情关系”。分析人士认为,白宫与硅谷迅速变化的利益联系,将对美国政治格局、科技产业发展乃至全球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晚宴之后,资金大都流向“底座工程”
当被问到计划在美国投资多少资金时,坐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右手边的美国元宇宙公司(Meta)CEO扎克伯格答道:“6000亿美元。”随后,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同样表示将投资6000亿美元,谷歌CEO孙达尔·皮柴则承诺投资2500亿美元。“那微软呢?”特朗普追问,“这个数字应该不小吧。”微软CEO纳德拉回应称,公司每年在美投资约750亿至800亿美元。“很好,非常好。”特朗普满意地点头。
“这将把我们的国家带到一个新的高度。”特朗普坐在长桌中央说道。今年9月的这场晚宴被视为白宫与硅谷之间微妙而现实的“相互试探”,许多出席的科技企业高管早在总统就职时便与其有往来。如今,他们希望与这位总统保持良好关系。事实上,作出承诺的四大科技巨头早在晚宴举行之前就公布了本公司在美国本土的投资计划。
今年8月,苹果已经宣布把其承诺4年内在美国投资于制造业的金额提升至6000亿美元,并推出“美国制造计划”,旨在将更多供应链和高端制造环节引入美国本土,并吸引全球企业在美生产关键零部件。其中,苹果计划向康宁公司投资25亿美元,该公司在肯塔基州的工厂生产用于iPhone和Apple Watch的玻璃。苹果还表示,将与多家公司扩大半导体生产合作,包括台积电、得州仪器和应用材料公司。据美国媒体报道,台积电的亚利桑那州工厂已开始为苹果生产芯片。库克透露,苹果公司已在美国与9000家不同合作伙伴开展业务,其供应商网络覆盖全美50个州。不过,目前美国企业制造的苹果零部件约有2/3出口至海外市场。
扎克伯格在席间称,Meta正在“对美国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数据中心与基础设施,以驱动下一波创新浪潮”。这项投资计划与Meta此前公布的支出预期基本一致。Meta预计其2025年的支出将达到660亿至72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至少68%,2026年的支出同样会出现大幅增长。近期,Meta的融资和投资动态也比较活跃,据英国路透社报道,Meta于10月15日宣布斥资15亿美元在得克萨斯州建设数据中心,该中心将于2028年投入运营,这将是该公司在得州建设的第三个数据中心,也是在全球建设的第29个类似设施。此外,Meta还即将敲定一项近300亿美元的融资方案,用于路易斯安那州乡村地区的数字中心项目。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今年7月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斥资250亿美元,在美国境内建设更多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以推动全美各州的AI发展。除了数据中心,谷歌还计划向宾夕法尼亚州的两座水电厂追加30亿美元投资,用以改造与扩建。该公司表示,现代化升级将帮助满足AI运算与数据中心对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
微软预计2025财年将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约800亿美元以建设AI数据中心,用于训练AI模型并部署AI及云应用,其中超过一半投资将落在美国。此项目是微软更大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和全球推广,巩固美国在AI领域的地位。微软还计划在2025年前为250万美国人提供AI技能培训。
综合来看,这四大科技巨头投资的共同点是,资金大都流向“底座工程”,即数据中心园区、光纤与交换网络、定制化AI加速硬件以及为其供电的清洁能源与电网改造等,同时辅以人才培训以及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例如州级培训项目、行政许可、基建补贴等)。
硅谷企业想向白宫要什么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至今横跨三届政府的近十年里,美国科技企业与白宫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摩擦不断到紧密合作的变化过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白宫和硅谷的关系从摩擦不断到紧密合作,这种变化对美国科技产业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白宫与硅谷在移民政策、反垄断调查、内容审核等方面分歧严重,科技巨头多次公开发声批评政府,双方关系紧张。但在去年总统竞选期间,科技新贵不满民主党的强管制政策,以特斯拉CEO马斯克、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为代表的硅谷巨头为特朗普竞选提供资金支持。上个月,特朗普宴请硅谷科技巨头,企业作出超过1.5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双方关系进一步升温,不仅在商业领域合作紧密,还延伸至国防等战略层面。
从白宫的角度来看,王栋表示,在政治利益需求方面,美国政府需要科技资本提振美国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缓解预算压力,进而巩固共和党执政根基;在战略布局需要上,美国政府正试图打造“科工复合体”,即硅谷科技企业向“国防新贵”转型,全方位嵌入美国国防体系。
与此同时,在白宫晚宴上,科技企业CEO给出投资承诺,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也在一系列事务上希望白宫予以支持:第一,许可与用能保障,包括在数据中心审批、输电与清洁电力接入等方面;第二,人才与签证,即维持高端技术人才流入,避免过度收紧H-1B签证等;第三,贸易与关税的可预期性,避免关税冲击软硬件供应链及设备成本;第四,监管确定性,在AI治理、反垄断、平台内容责任等方面,企业希望获得明晰边界与可操作规则。
不同企业的诉求也有差异和各自的侧重点。比如,苹果希望在高端制造与供应链多元化中得到更多联邦与州政府支持,包括补贴、税收与培训,以及对关键零部件与设备进口关税的豁免或过渡性安排,以降低美国本土制造的成本。Meta的短板则在电力与社区许可方面,超算训练与推理的高能耗要求该公司在多州都要获得长期、低碳且稳定的电力供应与冷却许可,同时该公司还希望减少因邻避效应带来的项目阻滞。Alphabet希望在AI人才培养和绿色能源协议方面得到政府支持,以确保数据中心可持续扩张与用工供给,同时争取联邦层面对清洁电力交易与跨州输电的制度便利。微软最关心的是大规模资本性支出的落地效率,即希望在土地、电力、环评、供电接入、设备通关等环节获得可预测的审批进展,以保证“年度800亿级别”的资金能转化为当年的算力上线。
“影响将不局限于美国本土”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知名科技媒体网站“The Verge”在分析白宫与硅谷之间的关系时,借用网络用语,把它称为“模糊感情状态”或“情景式关系”(situationship)——若即若离,投入风险低,不带有长期承诺。在硅谷企业用投资换取制度确定性的同时,白宫在基础设施许可方面做出了回应,但在关税、人才政策方面,双方仍在“边走边磨”,这使得硅谷科技企业的管理层表现出“一紧一松”的复杂情绪。
目前,白宫已发布《加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联邦许可》行政令,正面回应了企业“时间就是算力”的诉求。但是,美国加征关税的政策引发市场波动,让高端设备与组件成本面临上涨。在人才政策方面,最新的H-1B限制与高额费用反而与硅谷预期相左,企业普遍担忧用工成本和不确定性的上升。
对处在算力狂飙期的硅谷来说,这意味着AI、芯片、电力系统工程等紧缺岗位的招聘难度上升。科技巨头一直是H-1B签证的最大受益者。根据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的最新数据,亚马逊、微软、Meta、苹果和谷歌均位列2025财年H-1B雇主前十名。曾通过H-1B签证赴美的知名人物包括特斯拉CEO马斯克、微软CEO纳德拉以及谷歌CEO皮柴。
“硅谷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了。”专注于加利福尼亚州政治政策的新闻网站CalMatters报道称,如今的硅谷遭受着通货膨胀、战争和国际动荡的重创,加之科技行业“向右转”的新变化,一些并不赞成该转变的员工和管理层之间出现了紧张关系。政策混乱带来的潜在影响也让专家们对美国能否长期吸引顶尖人才、引领AI发展感到担忧,这种担忧不仅局限于科技行业,因为作为就业、创新和税收的贡献者,硅谷在整个加州经济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硅谷的下一步是什么?CalMatters援引硅谷观察家的分析称,硅谷的科技企业高管未来可能会“排斥”那些对本届政府感到厌烦的员工,美国移民政策的收紧也可能促使科技企业在美国以外雇用外国员工。印度智库Takshashila研究中心刊文称,美国硅谷科技公司的“自主权正被削弱”,企业的AI产品将被要求与政府的AI议程更紧密地保持一致,这一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将不局限于美国本土。文章认为,美国政府将持续改变科技公司的经营方式,并在此过程中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不过,美国科技领域专栏作家布莱恩·默奇特持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硅谷正在通过游说等手段对白宫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甚至到了“掌控政治机构”的程度。
谈及白宫与硅谷关系变化带来的影响,王栋认为,在产业发展方面,政府政策支持的确会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如“星际之门计划”的启动。但监管环境的不稳定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风险,比如马斯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多个联邦合同受到审查。在政治格局方面,硅谷的政治影响力会不断增强,成为美国政治中日益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地缘政治方面,硅谷科技企业将更深入地参与到地缘政治事务中,这不仅会对企业的国际形象和业务发展产生影响,也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对美国科技企业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