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19日文章,原题:政治分歧令心理治疗效果变差 路透社近日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27%的民主党人和10%的共和党人称,政治分歧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如今,美国政治战火已经延烧至心理健康领域。而心理诊疗室原本应是免除被评判与审视的避难所,如今却成为政治分裂的温床。一些心理治疗师经常将某些政治观点打上“病态化”的标签,将持有这类观点的来访者视作“不正常或不健康的患者”。身为心理治疗师的我在美国曼哈顿的诊所目睹了不少这类情境。
披着治疗外衣的政治说教
在特朗普大选获胜后的几周,一位来访者找到我,称他的婚姻咨询顾问(一类心理治疗师)竟然要求他摒弃政治立场,否则将无法为其解决婚姻问题。
今年早些时候,一位亚裔美国女性告诉我,她之前的心理治疗师在每次咨询的时候都会将话题强行转移到种族和政治上,即使她只是想谈论职场的压力。在这些情况下,政治分歧与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无关,却成为了心理治疗师自身的“心病”。这不是心理治疗,而是披着治疗外衣的政治说教。
已然崩溃的基本伦理道德
一个多世纪以来,保持中立、不加审视一直是心理治疗的基石。奥地利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倡治疗师应当成为“一张白纸”,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治疗师需要“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和过往经历,这需要治疗师不带任何评判地接纳来访者。但现在,这种基本的伦理道德已然崩溃,太多的心理治疗师非但没有扮演好中立的引导者,反而为美国政治的两极化煽风点火。
2020年,美国心理学会宣布,将种族主义定性为“公共卫生危机”,并敦促心理学家积极参与所谓的“社会正义行动”。有些心理治疗师会被鼓励花费1500美元参加相关主题的研讨会。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治疗师自身的政治分歧,更是令他们疏远了本应“中立引导”的客户。
政治分歧带来的恶果在治疗室中逐渐显露。从临床标准来看,政治观念上的两极分化与一些公认的疾病有许多共同特征:社交孤立、高度焦虑等。政治极化与焦虑或抑郁的情形相似,伴有认知退缩、关系破裂以及持续感受压力的症状。两极分化不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美国的新型疾病。如同成瘾或恐惧症一样,政治分歧缩小了人们的生活空间,腐蚀了我们的心理韧性。
治疗师非但没有试图疗愈来访者因政治极化产生的痛苦,反而常常通过认可来访者的极端观念来让他们的病情恶化。来访者会将普通的政治分歧视为一种生存威胁。这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将政治贴上“病态化”标签的治疗师会教导来访者将邻居视为敌人,这是对公共秩序的破坏。这种情况下,治疗师与其说是治疗者,不如说是这种新疾病的传播者,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痼疾。
变为真实伤害的意识分歧
当治疗师放弃中立立场时,政治极化不再是一种需要解决的疾病,而是他们提供的“毒药”。一些治疗师将不同的政见称为“觉醒的幻想”,另一些人则羞辱保守派来访者“思维偏执”。来访者离开时会变得更加愤怒、极端,对亲友邻居也更加不信任。意识上的分歧变成了真实的伤害,不同政见变成了深刻创伤,思维的差异变成了潜在的危险。心理治疗更是变成披着“关爱”外衣的意识灌输。持有极端政治观点的人甚至会断绝与亲属的关系,拒绝与不同政见者约会,甚至要求对方宣誓效忠自己所属党派。有调查显示,1/3的美国人拒绝政治上的兼容性,1/6的人因政治分歧结束亲密关系。
有的病人和家属听闻我上了福克斯的节目后,感到十分惊讶,认为像我“这么好”的治疗师不应该接受与他们政见不同的媒体采访。他们认为,“错误的媒体”会扭曲治疗师的人性。而政治家们正在强化他们本应去除的两极分化。
来访者纷纷放弃了自带偏见的治疗师,越来越多地转向TikTok网红或聊天机器人。尽管人工智能缺乏深度思考能力和责任感,但可以提供中立回答,这是许多人类治疗师不再具备的能力。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虚拟治疗会使患者脱离现实。心理治疗应该帮助患者正视差异,而不是逃避它们。实际上,好的心理治疗能够化解分歧。在家庭和夫妻心理治疗中,保持中立的态度让人们能够坦然面对彼此的差异,而无需强求达成一致。心理治疗的目标并非消除冲突,而是防止冲突腐蚀彼此的情感纽带。同理,心理治疗师必须帮助患者接纳政治分歧,并从政治极化带来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作者乔纳森·阿尔伯特,王建国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