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道:據微軟(Microsoft)最新發布的《2025年數字防禦報告》(Digital Defense Report 2025),與中國有關聯的網絡威脅行動者在2025年針對菲律濱發動攻擊,作為其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更廣泛間諜行動的一部分,重點鎖定菲國的資訊科技、政府及學術機構。
該報告指出,菲律濱在2025年上半年是全球受網絡攻擊影響最嚴重的前20個國家之一。
在中國背景的威脅行動者所針對的國家中,菲律濱位居第六;美國受攻擊最為嚴重,其次是泰國,台灣地區、韓國與日本則分別位居第三、第四與第五。
報告寫道:“根據他們對間諜活動及專有資訊收集的重視,中國行動者主要針對資訊科技產業、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與電信公司、政府機構、軍事與國防單位,以及非政府組織。”
微軟在報告中指出,整個2024年間,中國行動者投入大量精力進行情報收集,或試圖影響全球各地的選舉結果。
報告指出:“這一推動反映出中國試圖重塑國際秩序、提升其地緣政治地位,並在關鍵地區抗衡西方影響力的長期雄心。”
微軟同時強調,除了國家支持的滲透行動之外,全球還出現了出於經濟與政治動機的攻擊激增現象,其中勒索軟件與敲詐活動主導了當前的威脅格局。
據微軟透露,其系統每天處理超過100兆條信號,攔截450萬次新惡意軟件攻擊嘗試,並掃描50億封電子郵件以檢測釣魚與惡意內容——這凸顯了現代網絡威脅的龐大規模。
報告指出,菲律濱特別受到以身分識別為目標的攻擊影響,這類攻擊在全球增長了32%。菲律濱更成為“Lumma Stealer”惡意軟件的主要攻擊對象之一——這是一種“惡意軟件即服務”(Malware-as-a-Service)平台,已於今年5月被微軟與國際執法機構聯手摧毀。
報告還指出,由於系統老化與網絡安全預算有限,醫院、地方政府及教育機構依然處於高風險之中。
人工智能(AI)正在被攻防雙方廣泛利用。威脅行動者運用生成式AI製作具有欺騙性的釣魚與社交工程攻擊,而網絡安全團隊則利用AI進行異常檢測與自動化應對。
微軟菲律濱公司首席執行官彼得·馬奎拉(Peter Maquera)表示:“菲律濱被列入受影響最嚴重的前20個國家,對各行各業而言都是一個警鐘。網絡安全必須被視為國家優先事項。”
微軟呼籲各機構採用抗釣魚的多重身份驗證機制(MFA),該機制可阻擋超過99%的身份攻擊。公司表示,將繼續與政府及產業夥伴合作,加強防禦能力,保護關鍵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