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10月28日,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孟底沟、牙根一级两座大型水电站实现同步大江截流。“一次控泄、两站截流”在雅砻江流域属于首次,标志着我国首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电站进入到主体工程施工新阶段。

两座电站是雅砻江中游的骨干力量,均由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成都院”)规划论证、全阶段勘测设计以及联合体施工总承包。孟底沟水电站装机240万千瓦,最大坝高201米。工程规模与技术难度均居行业前列,为雅砻江流域在建最大水电站,也是国内首个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的200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占雅中项目群水电规划装机的40%,能够为电网提供更大的容量支撑,可带动自身规模1.6倍的风光新能源开发。作为四川省最大水库电站两河口反调节电站和两河口混蓄下水库,牙根一级水电站装机30万千瓦,运行工况复杂,对设计施工提出极高要求,建成后能充分释放上游两河口水库多年调节能力,提高流域整体水能利用效率。

在推进截流中,孟底沟水电站创新采用“丁字坝进占挑流”,将导流洞分流比从50%提升至90%以上,截流施工落差降低至4.8米,大幅降低了截流难度,有效提升了截流便利性和安全性。牙根一级水电站采用双向立堵截流方式,截流最大落差约3.5米,最大流速约5.7米每秒。据项目技术负责人唐忠敏介绍,通过两河口电站一次控制下泄流量,下游两座电站同步截流,能提升整体效率,有效降低截流对流域其他电站的影响,达到缩短整体工期,最大化利用水资源,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
成都院在电站建设中深入应用数字化技术,为大型水电工程智能建设提供经验。面对孟底沟恶劣建设条件和复杂技术挑战,成都院秉持“生态、安康、卓越、智能”理念,牵头构建覆盖工程全业务、全要素、全流程、全天候、全互联、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设生态链,实现从设计到运维的数字化驱动与智能化升级,为超高拱坝高质量建设贡献成都院方案。在牙根一级水电站建设中,成都院将智能化、绿色化理念贯穿全周期,深度应用BIM技术实现土建与机电一体化管理,为智能电厂奠定基础;依托自有科技平台,持续提升智能拌合、振捣、温控水平;打造绿色砂石系统、零碳智能园区,树立水电工程绿色低碳建设新标杆。
两座电站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00万吨,对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服务国家“双碳”目标、支撑雅砻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意义重大,并通过吸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四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