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 刘欣】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28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美国人(53%)认为美国应该与中国合作并接触。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有多数受访美国民众支持对华采取友好的合作与接触政策。
这一调查项目由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与益普索合作展开,在7月下旬至10月中旬进行了3次调查。总体来看,受访者普遍认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在经历了“恶化”之后开始好转。调查数据显示,53%的美国人表示美国应该与中国开展友好合作与接触,这一比例高于2024年的40%。此外,认为美中合作“加强”美国国家安全的受访者与认为会“削弱”的受访者势均力敌,这也与2024年的情况不同。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公众舆论与美国外交政策主任、该研究的作者卡富拉表示,整体观点的大幅转变主要是由民主党人和无党派人士推动的。调查结果显示,2/3的民主党人倾向于寻求与中国友好合作,这一比例较2024年提高了19%。但共和党只有1/3的人支持加强接触。
总体来看,无论党派如何,美国民众普遍赞成降低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以换取中美贸易逆差下降。调查发现,美国公众对“中国威胁”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认为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会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的美国人比例比2023年下降了8%,为50%。此外,仅有四成美国人认为限制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非常重要”,且在不同党派中的比例都在下降。
《南华早报》29日援引卡富拉的话报道称:“在经历了数年的低谷后,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开始改善。从非常广泛的意义上说,在美国应如何对待中国这个问题上,民意摇摆非常有趣且出人意料。”卡富拉称,美国人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美国国内问题,包括政府腐败和美国民主面临的威胁,而非中国的崛起。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哈斯表示,这些结果表明,传统上能获得两党共识的中国议题,现在似乎面临日益加剧的社会和政治分歧。哈斯在X平台上写道:“感觉美国国内关于中国的讨论正进入一个更不稳定的阶段。围绕美国在2028年及以后对华目标的广泛讨论开始有了空间。”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2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份报告表明,如果从美国的“以自身利益为中心”视角去看待中美关系,那么以对抗为主导,甚至不惜违背国际基本原则、发动所谓“全面对华竞争”的做法,并不能代表美国民众的真实意愿。相反,这更多反映的是政治精英或特定利益集团的立场。同时,美国政府在内政和外交上引发的巨大争议,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美国民众对其对华政策的看法。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认为,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远比政治层面更务实、客观、灵活且贴近实际。这份调查报告的结果或许标志着美国社会中朴素、理性、互利互惠的愿望正在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