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陈子帅 丁雅栀 苑基荣 李萌】“这些工作应该由美国人来做。”本月29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佛州州长德桑蒂斯已下令该州大学停止雇佣持H-1B签证的外籍工作者。今年9月,美国颁布新规,对H-1B签证征收10万美元的“天价签证费”,一度引发外籍员工的恐慌性“返美潮”。此后,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多次调整H-1B签证实施细则。
如今,距H-1B签证新规发布已经过去了一月有余,新规对美国商业活动与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大量持H-1B签证的中国人和印度人又经历了什么?《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美国企业代表、亲历“返美潮”的H-1B签证持有者及移民律师等,听他们讲述新政落地一个月引发的风波。
“许多美国中小企业正十分头疼”
9月19日,美国政府发布行政令,大幅改革H-1B签证项目,要求申请人每年缴纳10万美元费用,否则不得入境。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引发大量外籍员工的恐慌性“返美潮”。
当时正在昆明参加表妹婚礼的Jesse正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名在纽约从事教育咨询工作的华人。得知消息后,他立即联系美国的同事和律师,对方给出的建议惊人一致——“立刻、马上返美”。
情急之下,Jesse连夜订票,却发现机票价格每分钟都在上涨,余票也在快速减少。经过几番周折,他终于抢到机票,踏上返美行程。“过海关时我非常紧张,但工作人员似乎对政策一无所知,不到一分钟就放我过去了。”Jesse回忆道,“那一刻我几乎确定,他们根本没收到政策变动的通知。”
这场“虚惊”过后,随着政策细节陆续公布,Jesse才弄明白,新规并不针对已经持有H-1B签证的人,无需重新办理或补充材料。但这次经历让他十分不安,以至于现在每次H-1B政策有任何“风吹草动”,他都会第一时间关注并核查。
根据USCIS9月20日发布的公告,10万美元H-1B签证费仅适用于为美国境外人士提交的新申请。已在美国境内的工作者和学生提交的签证修改、身份变更或延期申请无需缴费。美国官方的澄清说明进一步确认,该费用为一次性缴纳费用,按申请次数收取,并非年度重复收费。此外,该费用不具有追溯效力。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这并不意味着H-1B新规的影响可以忽略。公开信息显示,H-1B签证是美国的一种临时工作签证,属于非移民签证,有效期通常为三年,可延长至六年。该签证允许美国公司雇佣外籍专业技术人员,以填补国内难以找到合适人才的职位空缺,主要被美国科技企业用于吸引高学历外籍人才。
美国政府数据显示,在H-1B签证受益企业中,亚马逊位列第一,2025年上半年获批签证数量超1万份;截至6月,微软、Meta、苹果和谷歌均通过该项目获批超4000份签证。除科技巨头外,初创企业及小型公司也会通过H-1B签证雇佣员工。
过去,H-1B签证费约为3000美元,通常由雇主承担。如今费用猛然飙升至10万美元,已在美国职场中引发广泛担忧与连锁反应。美国李斌律师事务所主管律师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0万美元的费用由雇主支付,对大型企业而言或许影响有限,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却是沉重负担。若企业难以承担,可能将费用转嫁给申请人,导致部分外籍员工失去工作机会,也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10万美元的签证费,对我们想引进的优秀海外人才来说,是一道门槛。”美国一家电商直播公司的人事负责人Wikiy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所在的公司共有50多名员工,以美国人为主,外籍员工比例仅约十分之一。“过去,公司愿意为‘表现95分’的外籍员工申请H-1B签证;但现在,只有当对方的能力达到‘120分水平’,且属于不可或缺、能力获得高度认可的人才时,我们才会考虑支付这笔不小的费用。”她说。
于女士任职于波士顿一家拥有约2000名员工的美国智能家电公司。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公司员工以本地人为主。为控制成本、保障利润,公司已决定不再参与H-1B签证抽签,也不再为员工提供相关支持。“H-1B签证费用没有上涨时,对公司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除了向移民局缴纳约3000美元的费用外,公司还需支付律师服务费等额外成本,仅在抽签阶段就需承担可观开销。”于女士介绍称,若选择加速审核,支出还会进一步增加——她的一位朋友所在公司曾为此额外支付7000美元。
然而,事实上,不仅一些依赖H-1B签证雇佣员工的小公司正因新规面临“相当头疼的局面”,一些大型企业也感受到了压力。彭博社日前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沃尔玛公司目前有将近2400名持H-1B签证的员工,但该公司已暂停向需要申请H-1B签证的候选人发放工作邀约。
新政“风暴”下的印度外包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印度可能会最先感受到此次H-1B签证新规则的冲击——印度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约2830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的收入依赖向美国输出技术劳动力。另据印度《商业标准报》27日报道称,前狗狗币(Dogecoin)公司顾问詹姆斯・菲什巴克呼吁美国企业完全停止从印度及其他国家招聘技术人员,转而将重心放在培养和雇用本土人才上。
按国籍看,印度人是近年获得H-1B签证最多的群体,占比超过70%。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亚马逊公司获得最多H-1B签证核准,共10044份。排名第二的是印度IT外包巨头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共获得5505份。多位熟悉H-1B签证业务及美国IT行业的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印度IT外包公司受到的影响将是明显的。
“新规对外包公司来说成本非常高,几乎难以承受,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软件开发业务。”美国一家成立20多年的IT外包公司创始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公司主营IT软件开发与应用业务,客户遍布全球,并在印度班加罗尔设有运营中心。公司拥有超过2800名员工,其中大多数来自印度。
他介绍称,美国的H-1B签证政策对公司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短期内签证费用暴涨带来的成本升高,“短期来看,这将影响那些希望通过H-1B签证赴美的印度IT人才。相比承担高额费用,我们更倾向于在本地直接招聘。”
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经济学家穆罕默德·萨奇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签证新规是一种“短视的保护主义举措”,不仅会阻碍人才流动,也将削弱美国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妨碍双边关系的深化。新规对印度IT外包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但总体影响属中等程度,“虽然造成了一定干扰,但尚未达到灾难性水平。企业正迅速调整,以应对这些变化。”他同时认为,这项政策未来或许仍存在调整空间。
不过,上述IT外包公司的创始人认为,从长期来看,美国的签证新规反而可能利好印度和中国等国家。“目前,成本优势和人才优势至关重要,而印度和中国拥有大量聪明的人才。未来,许多业务将以‘全球能力中心’(GCC)的形式回流印度。最近,谷歌宣布将在印度投资150亿美元建设AI项目。未来,谷歌、微软、苹果等公司的部分开发业务可能直接回到印度,而不再依赖外包形式,而美国新的签证规则正加速这一趋势。”
“哪怕只是几年的人才短缺,也可能对美国经济和国民福祉产生严重影响”
多家外媒警告称,H1-B新规或将对美国造成更大影响。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高校的管理者们最近几周分别通过公开和私下渠道游说白宫和国会,反对征收签证费,表示H-1B签证持有者填补了美国高校的关键教学和研究岗位。
BBC认为,H-1B签证持有者填补了美国实验室、学校、医院和初创企业的人才空缺。卡托研究所移民研究主任戴维·比尔表示,签证费上涨将迫使美国公司彻底改变招聘政策,并将大量工作转移至海外,还将影响高管赴美管理美国业务,“这将对美国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造成毁灭性打击。”而在科技和医疗等领域,哪怕只是几年的人才短缺,也可能对美国经济和国民福祉产生严重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聪悦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新规的核心意图是提升入境门槛,择优“录取”。避免H-1B制度被部分企业用来以较低成本替代美国本地劳动力,从而压低工资、弱化美国工人的议价权。这是特朗普在回应“被遗忘的美国人”群体和民族主义的诉求,意在向选民表明其“优先美国利益”的立场,背后自有其政治动员逻辑。
但她认为,该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仍面临重大障碍,前景也不确定。首先,其法律基础遭到质疑,多家企业和行业团体已提起诉讼,认为新增费用可能超出总统行政权权限,应由国会立法决定。其次,执行细则尚不明确,在执行过程中已引发许多企业和移民律师的混乱与恐慌。再次,该政策对科技企业、初创公司以及高技能人才流动等关键经济领域或将产生深远冲击,部分大型企业已调整H-1B雇佣策略,而中小企业更可能放弃相关招聘。总体来看,若政策想长期有效,需克服法律审查、制度配套及行业反弹三大难题;其中任何一项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政策被修正、延缓或部分废止。因此,其实施前景更可能是“高阻力、缓慢推进”,而非“快速全面落地”。
一位在北京从事对美签证服务的吴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过去一个多月来,他尚未接到任何新的H-1B签证申请业务,但续签需求依然存在。“许多美国公司仍在观望,希望政策确定稳定后再提供相关服务。”
不过,他表示,原本直接从中国境内获得美国工作机会并申请H-1B签证的情况就非常少见。“从我经手的业务来看,大概一百个办理赴美签证的人里,只有一人属于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中国申请者仍以在美留学生为主,而这一群体在后续留美期间申请H-1B时暂不涉及10万美元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