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中國公布十五五經濟發展規劃 菲智庫呼籲小馬調整對華政策
2025-11-3 01:32
菲律宾商报
352

本報訊:總部位於馬尼拉的智庫機構呼籲小馬科斯政府重新調整對華外交與經濟政策,從對抗轉向合作。

該機構指出,中國的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2026-2030年)蘊含豐富合作機遇。

亞洲世紀菲律濱戰略研究所在週末舉行的公共論壇中發表研究報告,所長張興萬(Herman Tiu Laurel)表示,中國下階段發展藍圖以高質量增長、科技創新與綠色轉型為核心,可為正艱難應對創紀錄債務、持續擴大貿易逆差與出口疲軟的菲律濱經濟注入新動能。

張興萬指出:“菲律濱正陷入嚴峻的經濟與金融危機。”他列舉截至2025年7月菲律濱的國家債務達17.58兆披索,在其稱為“世紀醜聞”背景下持續下滑的財政收入,以及可能進一步重創菲國出口的19%美國全面關稅威脅。

他主張菲律濱持續依賴華府“精神錯亂式的貿易與地緣政治政策”僅會加劇自身脆弱性,而“解決之道在於恢復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並重建與中國的經濟聯繫”,並強調中國正是“全球增長、穩定與發展中國家低成本商品的主要提供者”。

張興萬表示,中國的十五五規劃旨在通過關鍵領域合作,維持全球南方的穩定與繁榮。此前的十四五規劃被認為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30%,而十五五規劃是其延續。該規劃的重點領域包括清潔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半導體、生物技術及高端製造業—— 菲律濱可通過投資、技術合作與合資企業等方式參與。

張興萬強調:“中國現已成為全球太陽能、風能與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導者,更率先發展小型模組化與釷基核反應堆技術——這些皆能助力菲律濱能源綠色轉型。中國崛起帶來的是機遇而非威脅。”

該智庫強調,農業、基礎設施、數字科技、可再生能源及旅遊業為重啟合作提供即時途徑。劉禮特別指出中國鹹水稻品種每英畝產量達4.6噸,可作為農業韌性發展典範。在基礎設施領域,他呼籲重啟長期延宕的中資項目,包括棉蘭佬環島鐵路、菲律濱國家鐵路南線長程鐵路及克拉克—蘇比克鐵路,以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性與貿易往來。

關於數字與資訊通信技術發展,他主張應落實雙邊科技與電信合作備忘錄。劉禮還強調,菲律濱可引進中國在太陽能、風能及釷基核反應堆與小型模組化反應堆等次世代核能技術的專業知識,以實現能源安全與永續發展。

他補充,隨著2025年11月對中國旅客重啟電子簽證措施,旅遊業可成為經濟復甦的快速通道。此舉反映有責任心的官員正採取務實步驟,重振兩國人文交流與重建雙邊善意。

張興萬透露菲海岸警衛隊與中國海警局正探討重啟海上合作機制,他認為此舉能“重建海上互信、降低緊張情勢,並開啟更廣泛經濟合作”。

他指出:“較理智的人士正引領國家恢復與中國的平衡關係與正常交往。”他還建議重啟合作可順應預期將在未來五年提振全球需求的“中國經濟潮”。

張興萬表示中國新規劃目標在2030年將人均收入中位數提升至1.2萬美元,塑造8億規模的中產消費群體,這將驅動對亞太夥伴的食品、商品與服務(包括旅遊)進口需求。他強調:“若菲律濱重新定位為可信賴的貿易投資夥伴,此類需求將能直接惠及本國。”

他將中國發展模式定位為“關稅戰爭與軍事衝突時代”的穩定力量,指出北京穩健的經濟擴張在過往經濟低迷時期始終發揮全球復甦錨定作用。劉禮建言:“中國的成功典範並非透過征服,而是憑藉規劃與改革實現,如果菲律濱欲從危機中復甦,應尋求夥伴關係而非陣營對立。”

張興萬強調菲律濱必須為即將到來的“中國經濟潮”做好準備,預期的全球經濟上升趨勢將由北京的十五五規劃所推動。他警告,若未能把握機遇,菲國將會在“一個正快速擺脫西方霸權的世界中迷失方向”。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