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馆藏文物惊艳世界!历经20多年,大埃及博物馆开幕
2025-11-3 07:22
环球报
839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综合埃及《消息报》《金字塔报》和《共和国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世界最大单一文明博物馆——大埃及博物馆11月1日在首都开罗正式开馆。当天,多国政要受邀出席开馆仪式。埃及总统塞西在仪式上致辞,盛赞博物馆的揭幕为埃及这个古老国度“写下了历史的新篇章”。这座历经20余年才建成的博物馆,收藏超10万件文物。埃及总理马德布利称,大埃及博物馆是埃及赠予全世界的礼物,体现了人类历史上多种文明的融合。

英国《卫报》1日报道称,大埃及博物馆的建设斥资约10亿美元,占地约50万平方米,规模约有70个足球场大。博物馆选址极具匠心,与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遥遥相望”,游客在馆内透过玻璃幕墙便能清晰望见远处的金字塔。建筑设计上,新馆外立面大量采用三角形几何元素,宏伟高耸的金字塔形中厅作为主入口,一尊约11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石像静静守候在大厅之中,尽显古埃及文明的庄严厚重。值得一提的是,大埃及博物馆的建造计划早在1992年便已提出,直到2005年才正式破土动工。然而在过去20年间,埃及先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冲突、财政与公共卫生危机,致使博物馆的工程进度一再延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介绍称,新落成的博物馆依照古埃及文明的年代与主题分类,共设有12个展厅,参展文物约有5万件,约占馆藏总数的一半。这些文物跨越了古埃及数千年文明史,年代最久远的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展品种类包括陶器、纺织品、纸莎草文稿以及木乃伊等。其中,多件藏品尤为引人瞩目:包括距今3200年的拉美西斯二世时代方尖碑、一艘约4500年前法老胡夫时代的古船,以及古埃及历史上著名“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石棺与面具。

欧洲新闻网称,新落成的博物馆旨在取代位于开罗市中心的埃及博物馆旧馆,此次新馆展出的不少文物便是直接从旧馆搬运而来。此前,旧馆因“环境混乱、游览动线不清晰”等问题,屡屡被游客吐槽游览体验不佳。相比之下,新馆不仅运营逻辑更为清晰,还配套建设了会议中心、商业区、辅助教育设施,甚至专门开设了儿童馆以贴合不同群体需求。大埃及博物馆首席执行官戈内姆表示,新馆广泛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核心目的就是吸引新一代年轻游客,他打趣道:“我们在用00后、10后的方式和他们交流。”展厅内的全息投影可重现法老时代的祭祀场景。此外,博物馆还专设“文明学堂”之类的论坛,开发针对中小学生的考古模拟课程,并开放三维文物数据库,供全球学者免费研究。埃及政府同样对新馆寄予厚望。对埃及而言,该馆是古老遗产的象征,也是当地对未来愿景的宣言,有望推动埃及旅游业的复苏。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长法特希透露,政府预计新博物馆每年可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大埃及博物馆将于11月4日正式向公众开放。正常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6时。门票价格方面,每位外国游客1450埃镑(约合219元人民币),可通过官网进行预约。

有媒体认为,大埃及博物馆的开放还将促进国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以及流失文物的找回意愿。欧洲新闻网称,新馆虽然馆藏丰富,但部分知名文物在开馆当天仍“缺席”——罗塞塔石碑现陈列于大英博物馆,丹德拉黄道带浮雕收藏于法国卢浮宫,纳芙蒂蒂半身像则藏于德国柏林新博物馆。

此外,埃及的文物安全问题也引发外界关切。该国早年曾多次发生文物盗窃事件,部分藏品还因工作人员保管不善遭到损坏。路透社举例称,2014年旧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更换展柜灯光时,不慎将图坦卡蒙面具上的辫状胡须折断,事发后竟用胶水随意粘连,这件珍贵文物后来经过专业修复才得以重新展出。

大埃及博物馆的建立,对埃及的文化自信有着极大的提升,它让埃及人民能够更全面、更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文明历史。对于全球南方国家来说,大埃及博物馆证明了发展中国家能够凭借自身的文化底蕴,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从而增强全球南方国家在文化领域的自信,激励它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