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韩国多所高校拒收“校园霸凌生”:大学录取不仅关乎学习能力,也应体现基本品行和社会责任
2025-11-6 07:29
环球报
1007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黎枳银】韩国2026学年大学修学能力考试(相当于中国高考)将于11月13日举行,预计有逾55万名考生参加。韩国高校录取制度从今年起出现明显调整。综合《韩国经济》《朝鲜日报》等多家韩媒报道,包括首尔大学在内的6所国立重点大学在今年的招生中首次将校园暴力处分记录纳入录取审核,共有45名考生因此未被录取。这意味着,学生在校期间的纪律与品行已成为影响韩国高考录取结果的实际考量因素,而不再仅为附带参考。

韩国国会议员姜景淑日前公开的资料显示,首尔大学、庆北大学、釜山大学、江原大学、全北大学和庆尚大学在今年招生中对存在校园暴力处分记录的考生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减分或资格限制。庆北大学拒收人数最多,达22人。首尔大学拒收2人,其余高校也分别有数名考生被拒。

据韩媒报道,韩国校园暴力处分按严重程度分为1至9级,处分等级越高处罚越重。其中,6级及以上处分须纳入学生档案,具有长期效力,转学、退学等高等级处分毕业后仍可被追溯。也就是说,一旦触及中高等级处分,该记录将在大学录取中产生实质性影响。各高校可结合处分等级和个案情节,自主制定审查与评估标准。

以今年拒收人数最多的庆北大学为例,该校自2024学年起将校园暴力处分细化纳入录取量化体系:书面道歉或禁止接触扣10分,校内或社会服务扣50分,停课或更换班级扣100分,转学或退学扣150分。在录取竞争极为激烈的情况下,高等级处分往往意味着考生即便高考成绩接近甚至达到满分,也可能无缘录取。

按照韩国教育部最新规定,从2026学年起,所有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必须统一审查校园暴力处分记录。其中,师范类大学执行更为严格。京仁教育大学、釜山教育大学、首尔教育大学等10所国立教育大学已宣布,自明年起将直接拒绝接收有校园暴力记录的申请者。

这一新规在韩国社会引发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大学录取不仅关乎学习能力,也应体现基本品行和社会责任。有人评论称“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加害者理应承担后果”。韩国知名艺人朴明秀也在电台节目中公开表示,成绩并不代表人品,“学校不应让施暴者轻松进入好大学”。

反对声音则担忧新制度可能导致一些学生遭到“二次排斥”。一些韩国网民认为,青春期行为具有冲动性,将冲动引起的冲突视为长期甚至永久性污点,可能使施暴者陷入社会边缘化和更深挫败,造成反向恶性循环。“是否给予施暴者重新开始的机会”也成为韩国各界争议的焦点。

与此同时,韩国教师和家长群体也提出执行层面的忧虑。由于校园暴力常伴随情绪冲突与群体关系,责任界定不一定单一清晰。部分教育界人士担心,一旦校园暴力记录直接影响升学,不排除出现“举报被工具化”甚至“加害与受害角色在调查过程中反转”的情况。同时,也有加害者家庭通过行政诉讼、处分撤销申请或“执行中止”延长处理流程的现象,使学校内部调解和教育功能进一步弱化。

韩国一业内人士5日在接受《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拒收“校园霸凌生”的新制度加速落地与2023年引发巨大争议的“韩国警察厅待任高官之子校园霸凌事件”密切相关。当时,施暴学生因校园暴力行为被裁定转学处分后,仍顺利考入首尔大学,引发韩国社会强烈反弹,民众要求“校园暴力记录必须成为影响升学的硬性指标”,也由此推动政府和高校全面将相关记录纳入录取程序。

然而,制度强化并未带来校园暴力事件明显减少。根据韩国教育部发布的2025年校园暴力实态调查,自称遭受校园暴力的高中生比例由2023年的0.4%上升至0.7%,审议案件数量增长了27.6%。韩国教育界人士表示,现行制度侧重“惩戒性筛除”,而学校内部用于修复关系、调解冲突和开展心理干预的体系仍相对薄弱。成均馆大学名誉教授李明学称,若学校无法在日常教育中真正处理冲突,仅依靠升学制度施压,“难以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暴力”。

此外,自2028学年起,韩国将把高中学业成绩从“9等级制”调整为“5等级制”。由于等级区间扩大,校内综合评价在录取中的权重将进一步上升,这意味着校园暴力记录对升学结果的影响将继续增大,围绕“惩戒还是再给一次机会”的争论也将长期存在。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