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见华人就拦,不给钱就扣证”——BGC的光鲜外衣下,隐藏的勒索黑洞
近期,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BGC商圈频频传出华人被警方拦截、勒索的消息。
这片号称“最安全高端区”的金融地带,如今成了舆论的漩涡。
11月初,华人张先生在RCBC大厦附近用餐时,遭三名警察无故拦下。
对方未出示任何执法文书,直接索要3000比索“放行费”,并威胁:“不给就带回警局。”
最终,为免惹事,张先生只能掏钱了事。
类似事件早已不是个例。
从BGC到马卡蒂,华人“被拦、被罚、被吓”的新闻层出不穷。
政府高调推出的“华人服务台”、电子签新政,本应释放友好信号,却在现实中成了笑谈。
夕阳依旧映照马尼拉湾的海面,
但在不少华人心里——
“路在脚下,去哪都行;心若寒了,再美的海也不想看。”
专捏软柿子:高端区里的潜规则
马卡蒂、BGC一向以“秩序、安全”自豪,
但针对华人的勒索,却成了不公开的“副业链”。
当地治安人士洪玉华指出:
“手法都一样——给钱就放,不交就被安个毒品罪名。”
这些年,警方滥权案件屡见不鲜:
• 2025年11月:4名中国公民在网络博彩园区被捕,遭索要每人100万比索“保释费”;
• 2022年4月:邦板牙省8名警官抢劫华人现金与珠宝,最终被停职调查后被保释。
受害者多为有经济实力、但不敢声张的群体。
在这种环境下,“破财消灾”成了潜规则,也助长了更多勒索。
挂羊头卖狗肉:服务台与电子签的讽刺
菲律宾政府口口声声“友好”,动作也不少:
• 2025年10月:成立“华人服务台”,宣称可24小时多语种求助;
• 11月:上线电子签系统,打出“4天出签”的效率口号。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脸。
拨打热线无人接听、窗口人员劝“花钱消灾”,
入境大厅依旧设有“小黑屋”,旅客被要求交“遣散费”或罚款。
有网友直言:
“一亮中国护照,对方眼神就亮了。”
政策越热闹,落地越尴尬。
友好口号变成表演秀,治理失效成了底色。
人心散了:信任坍塌的警钟
菲律宾一边喊欢迎华人,一边又靠街头勒索筑起“隐形围墙”。
口号与现实的反差,正让中国人心凉透。
中国商务人士贡献菲律宾近18%的GDP,中国游客是第二大客源。
但数据正在下滑——
2024年第三季度,中资企业赴菲计划同比下降23%,投资正流向泰国、马来西亚。
东南亚竞争激烈,
泰国的热情、马来的包容、印尼的纯粹,都在用真诚留住人心。
而菲律宾——
拥有马尼拉湾的落日、长滩岛的白沙,
却让执法腐败成为最刺眼的阴影。
“失信者失天下,失人心者失长久。”
灯火下的冷意
夜幕中,BGC的霓虹依然灿烂,
但那3000比索的“买路钱”,
买走的不仅是华人的金钱,
更是对菲律宾法治与善意的信任。
菲律宾若真想留住中国游客、吸引投资,
靠的不是电子签证,也不是挂羊头的服务台,
而是公正执法与发自内心的尊重。
否则,再美的日落,也掩不住那份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