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锐涵
今天是全国消防日。近年来,一大批贴近实战、管用有效的新产品、新装备走进公众视野,在消防救援一线大展身手:机器狗穿透烟雾追踪热源,协助侦察地形和火情;无人机带着管带或水袋飞到空中,扑灭高楼火、树冠火;新型材料耐高温、耐腐蚀,做成的阻燃服隔热防烧伤,还能当作灭火毯;防灭火信息系统集成地理、气象数据,为灭火指挥提供辅助决策……一系列新技术不仅提升了消防救援效率,也为救援人员的安全增添了多重保障。

近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在松花湖水域汲水。图片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消防救援工作危险性大、专业程度高,涉及高空、地下、森林、水域等各类作业场景,需要应对火灾、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各种灾害。在复杂环境和极端条件下,抢险时机转瞬即逝,消防救援需要争分夺秒。速度和勇气的背后,特别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和辅助。从隐患排查到抢险救援,从灭火器械到防护装备,方方面面都关系救援成败,也处处藏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空间。
让科技赋能消防救援,重在突出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让消防救援更有质效。火场常常浓烟弥漫,抵近难、看不清、毒性大;抢险救灾时又可能路不通、难定位、无信号。种种情形给消防救援增加了难度,也带来了风险。开展技术研发,需从各类险情的处置场景出发,围绕风险排查、远程监测、安全防护、救援逃生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产品研发和设计,让消防装备真正贴近消防员的实际需要。
科技赋能消防,不仅体现在装备的创新上,也体现在工作方法的创新上。比如,采用空地配合的方式扑灭立体火墙,通过弹射方法助力侦察无人机在强风中起飞,装上红外热成像镜头的眼镜穿透烟雾捕捉热源,等等。这些新战术、新方法的应用,为解决制约消防救援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跟过去不同,现在的消防员不仅是凭经验灭火,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装备投入到消防救援中,如何用好这些装备、让科技发挥出最大效能,给消防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加强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把消防员培养成熟练使用新装备的“多面手”,让这些装备在实战中化身为守护安全的利器。

2025年5月12日,扬州市江都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在给中学生演示消防职业技能。新华社发(任飞 摄)
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于消防救援,不仅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现实所需,也是科技为民、科技惠民的直接体现。持续释放创新潜力,用科技匠心守护消防安全,定能为千家万户托举一个更加平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