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他至少有300天在沿海的滩涂上,给鸟拍照、劝人护鸟、参与鸟类调查……就这样乐此不疲地与鸟儿打交道,一晃已经15年了。他叫李东明(见图,受访者供图),今年62岁,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也是一名生态摄影师、鸟类调查员。
李东明本来在大丰城区开了一家店,主要做照片冲洗、摄影器材的生意。15年前偶然涉足鸟类摄影,从此就爱上了拍鸟。
李东明爱上拍鸟,一大半原因是遇到了勺嘴鹬,“这鸟长得很特别,个子小小的,嘴巴扁扁的,像个小汤勺,看起来特别可爱,后来听专家说勺嘴鹬属于极危物种,太珍贵了!”15年来,李东明对勺嘴鹬越来越熟悉,根据勺嘴鹬的来往时间、栖息和觅食的地点、各种动作和习性,他在有几百只鸟的鸟群中能很快辨认出哪些是勺嘴鹬。
从爱上勺嘴鹬,到爱上盐城黄海滩涂上的各种禽鸟,李东明记录下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15年来,他在这片滩涂上拍摄了近300种鸟类,影像资料存满了30个移动硬盘。2019年,以这片滩涂为主体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李东明的作品为申遗作出了贡献。
李东明拍鸟,重点在一个“泡”字上。首先是一年300多天的坚守。从春到冬、从早到晚,无论阴晴雨雪,他只要人在当地、没有生病,就会出现在这片滩涂上,有时甚至要凌晨3点多起床,赶在天色泛白前到达海边。“泡”的第二个含义,是真的泡在滩涂的泥水里。盐城黄海滩涂属于淤泥质,潮水退去后全是黑灰色的泥水,他必须穿着长筒靴,有时还得穿上橡胶渔裤。鸟儿大多胆小怕人,为了不惊动小鸟,他很多时候只能是趴在泥水里拍照。冬天,泥水上结着一层冰,他在冰水里一趴就是几个小时,起身时身上全是薄冰。
有人不理解:把精力都投入到拍鸟这件事上,图什么?李东明说:“关键就两条。第一是热爱,人这一辈子总要干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事。第二是对社会有用,我是一个普通农民,能够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申办、研究和保护出点力,值了!”
李东明一边拍鸟,一边护鸟。有时鸟儿撞到渔网上,渔民们不仔细,扯着鸟儿的翅膀就往下拽,李东明一看到,“心疼得都要掉眼泪”。他耐心给渔民讲解:这属于什么鸟,有多珍贵,全世界一共有多少……
这几年,渔民的爱鸟意识逐渐增强,过去的不文明行为也减少了,李东明又把精力转向了青少年科普。“我给来研学的孩子们讲爱鸟护鸟的知识,这个意识应该从娃娃抓起。”李东明说。
近几年,李东明被当地聘为鸟类调查员,每月领取津贴,当地还为他就近提供食宿。“政府越来越重视我们这些社会力量,我自己也很受鼓舞。只要还扛得动器材,我想一直‘泡’在这片滩涂上。”李东明望着眼前辽阔的黄海滩涂和欢快觅食的鸟儿,眼神里充满了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