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 国家能源局画重点
2025-11-12 16:36
环球报
670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

到2030年 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

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绿色能源保障。

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多领域融合开发

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鼓励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边坡及站场、铁路站场、机场、港口等交通场所建设新能源与周边用能一体化设施,积极应用柔性汇集接入、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等技术,提升就地开发利用比例,推动新能源重卡规模化应用及配套补能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光储充换一体化开发。

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推动光伏系统与建筑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推进建筑低碳用能和清洁供热,建设“光储直柔”新型建筑。

深化推进农村能源革命,在严格落实用地政策的前提下,依托新模式新业态整合农村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水能等资源,提升乡村电力自主、可靠供应能力,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利用。

支持在海岛等地区推动海洋能多能互补发展,提升海洋能消纳保障服务能力。

探索建设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为调节电源

提升新能源多品种互补开发水平。

优化“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电源结构和储能配置比例,因地制宜建设光热发电等调节性电源,合理控制新建基地煤电装机需求,鼓励以熔盐储热耦合调峰、就地制绿氨掺烧等方式,提高新能源与煤电深度协同水平,提升基地绿电电量占比;支持有条件地区充分发挥光热、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等的支撑调节作用,探索打造100%新能源基地。

发挥水电转动惯量大、启停快速和调节精准特性,积极推进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

探索建设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为调节电源,带动周边风光大规模高质量开发的新型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结合地区资源禀赋条件和系统调节支撑需求,推进省内集中式新能源项目风光气储等互补开发。

加快推进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 加强分散电力资源的聚合协同

推动新能源一体化聚合运营。

持续提升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精度,积极采用先进构网型技术,推进新能源多品种协同联合优化控制,全面提升新能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打造一批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

鼓励新能源与配建储能一体化调用,探索新能源与其他电源在一定条件下实质性联营,整体制定参与市场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强数字化升级改造,在落实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要求的基础上,推进新能源基地各场站集中监控和一体化运维检修,提高运营效能。

加快推进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加强分散电力资源的聚合协同。

积极推动新能源与新兴产业融合互促发展

结合“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统筹算力设施绿电需求和新能源资源禀赋,推动新能源基地与算力设施协同规划,探索依托海上风电基地就近建设算力设施。

分类挖掘算力负荷时空可调节潜力,促进电力、算力双网融合运行,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提供绿色电力支撑。

在新能源资源富集且制造业基础扎实地区,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与新能源协同布局、集群发展,加速形成“以新促新”产业新生态。

鼓励沿海地区探索海上风电制氢氨醇技术 发展航运绿色燃料加注

稳步建设绿色氢氨醇(氢基能源)综合产业基地。

支持各地结合绿色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规划建设绿色氢氨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氢基能源产业。

重点在风光开发潜力大、生物质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规划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氨醇综合产业基地。

统筹供需两侧,科学规划输运管道、加注及转运港口等基础设施,有序推动跨省区输运体系建设。

支持“沙戈荒”、水风光大基地开展绿色氢氨醇规模化制备,推动在煤化工、冶金等重点领域应用,促进产业耦合发展。

鼓励沿海地区探索海上风电制氢氨醇技术,发展航运绿色燃料加注。

有序推动新能源供热供暖应用 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多能耦合综合供能站

有序推动新能源供热供暖应用。

鼓励在纺织、医药、造纸、食品加工等用热(冷)需求旺盛的产业园区,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热泵供热(制冷)、光伏光热一体化等方式,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多能耦合综合供能站。

摸清新能源供暖资源潜力,科学布局地热能供暖,加强地热能梯级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等直接使用绿电的供暖模式,积极探索地热能、风光、生物质及传统化石能源多热源互补高效利用,推动新能源供暖与既有供暖系统有机融合。

发挥热力系统灵活调节优势,推动新能源与热力系统联合优化调度运行,探索新能源供暖与岩土、水体等长周期储热技术耦合应用。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