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环时深度】日本多党首次为竞选激辩“外国人问题”
2025-7-14 07:08
环球报
1063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7月20日是日本参议院选举的投票日。除了物价上涨、同美国关税谈判问题之外,外国人问题也首次进入日本的竞选议程,成为选举中的焦点议题之一。在日本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的背景下,该国不得不重视外国人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日本部分媒体和民众关于“外国人威胁公共安全”“外国人不合理占用福利”等的抱怨声渐强,部分右翼政党也试图通过迎合这种不满情绪来吸引选民。对此,有日媒批评称,日本政府长期对移民政策采取回避、放任态度是外国人问题根源所在。也有日媒发出警告称,让外国人充当经济社会问题“替罪羊”的做法,有可能会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传播排外思想,不利于包容性社会的构建。

一些针对外国人的指控“并没有事实依据”

随着日本加速引进外国劳工和人才,在日外国人数量连续3年创新高。截至去年年底,在日外国人口约为376.9万,同比增长10.5%,其中永居者约为91.8万,在各移民类别中数量最多。从移民来源国看,中国占比最高(23.2%),越南(16.8%)和韩国(10.9%)紧随其后。此外,外国游客的数字更是庞大。去年,日本共迎来超过3300万名外国游客,超过了疫情前水平,旅游也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日本民众对社会问题增多感到担忧,从抱怨外国留学生“抢了日本学生的奖学金”到质疑“非法留日外国人增多”,从批评外国人“吵闹”“不守序”“犯罪率更高”到指责政府对外国人“给予过多优待”。日本媒体上关于对外国人不满的报道越来越多:医院人满为患是因为“外国人频繁就诊”,巴士拥挤是因为“外国人行李多”,日本人薪资偏低是因为“外国劳工抢工作”。甚至有观点认为,日本米荒是因为“外国人饭量太大”。

多家日媒注意到,社交媒体对外国人不当行为的曝光增多可能是加剧对其负面印象的主要原因,而很多针对外国人的指控“并没有事实依据”。多年来,日本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外国人犯罪率高于日本人犯罪率”的说法,该说法也常被日本右翼政客引用。日本首相石破茂8日宣布,计划下周设立专门事务局,其主要职责就包括应对外国居民的犯罪行为。但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并没有相关数据证明上述说法,因犯罪被捕的外国人数量过去15年来也没有明显增多趋势。

针对其他一些说法,《每日新闻》梳理称,当下非法居留在日本的外国人口约为7.5万人,还不到当年峰值的1/4;虽然某些地区发现外国人的医保缴费率偏低,但外国人产生的医疗费用占总体医疗费用的比重极小;外国人也都是按照政府指导方针合规合法领取福利补助;事实上,日本对外国人的法律保护仍不足,比如即使是按规定缴纳税款的外国人也被排除在政治参与和投票之外。

不满情绪源于日本外国人政策的长期问题

《环球时报》记者曾在日本生活多年,据观察,日本人对本国吸纳越来越多外国人存在矛盾心态。在“不爱给人添麻烦”的日本社会氛围下,外国人“不遵守规则”“给他人带来困扰”的行为往往给日本人带来更大反感。例如,日本餐饮店、便利店采取时薪制招聘零工,日本年轻人往往因工作太辛苦等为由不从事此类工作,使得大量尼泊尔、越南员工承担这些工作。但这些外籍员工来日本大都为了“赚快钱”,日语能力较差,对日本社会文化不够了解,融入意愿也不强。他们通常白天在语言学校睡觉,晚上出来打零工,常因与日本客人沟通不畅或没有遵守工作礼仪而引来客人投诉,但店长又因人手不足无法随意开除外籍员工而陷入两难。

对于难民群体来说,他们面对的情况更复杂。今年2月,日本库尔德文化协会起诉了一名日本男子,该男子多次在协会办公室附近组织反库尔德示威活动。据了解,自2023年一起以刺伤告终的大型斗殴事件以来,日本人对库尔德人的敌意已超越孤立事件。“未见日本”网站刊文称,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从土耳其接收了部分难民,但事实上,日本难民认可率仅为2%左右,大多数库尔德人以“临时居留”状态留日,没有合法签证,无法稳定参与社会生活,即使他们在日本出生的孩子也面临该处境。文章认为,日本不愿真正接受库尔德难民反映出该国为维护与土耳其外交关系而进行的“精密考量”,这才是真正阻碍难民融入日本社会的根本原因。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人对外国人的不满情绪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外国人政策的长期问题——政策设计相对滞后,执行和监管失衡,引入环节虽通畅,但与之配套的管理环节仍然薄弱,沟通融合机制的缺失导致国民和移民的误解偏见加深。

以日本人担忧的外国人不合规驾驶导致交通事故为例,这体现出日本民众对本国换发驾照制度的不满。根据规定,持外国驾照者在日本通过10道题目的简单考试后就能获得日本驾照,换照制度也没有对短期停留的外国旅客加以限制,这使得很多外国人在没有理解日本交规的情况下也能开车上路。7月10日,日本国家警察厅宣布修订法规,将从今年10月1日起,提高换照门槛,并停止为外国游客和其他短期居留日本的外国人换发日本驾照。

再比如,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为吸引海外高素质人才,日本政府及财团为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普遍是“给付型奖学金”,毕业后无需还钱。而日本人申请的奖学金普遍是“贷与型奖学金”,即毕业后需要连本带利返还给发放机构。一些日本学生了解到这个细节后都心生不满,因为他们在毕业后通常需要花上很多年的时间才能还完这笔奖学金。上个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将“新一代研究者挑战性研究计划”(SPRING)中最高240万日元的生活费发放对象限定为日本人,不再包括外国留学生。

日本《朝日新闻》认为,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始终未正面面对移民政策问题。政府强调外国人只是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补充性存在”,刻意回避“移民”表述,实际却不断扩大外国人接纳范围。《日本经济新闻》评论称,外国人问题在日本已到了无法避免的程度,是因为日本政府长期坚持“不采取移民政策”立场,实际上造成了外国人政策长期缺位。日本政府将日语教学等融入社会的关键任务交由地方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承担,这种放任态度也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外国人难以适应日本社会。

“日本人优先”VS“共生社会”

“在本次日本参议院选举中,多党派都提出外国人问题相关竞选纲领……这是以往选举中未曾出现过的情况。”《每日新闻》这样报道称。《朝日新闻》梳理了日本各党派涉及外国人政策的表态,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党派意见分歧明显。

总的来看,右翼阵营强调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呼吁严格管理外国人,左翼阵营则重视多元文化、人权和国际责任,中间派则在促进共生和加强管理之间寻求平衡。

在执政阵营中,石破茂所在的自民党倾向于严格管理外国人,强调“零非法移民”目标。具体来看,自民党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收紧将海外驾照转换为日本驾照的法规、限制外国人在日本买房等。而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则主张与外国人共存,注重“共生社会”和“难民保护”,提出完善日语教育、加强就业支持等措施,主张均衡的外国人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极右翼色彩的日本参政党在外国人问题上尤其强硬。据《朝日新闻》报道,参政党依靠“日本人优先”的口号在社交媒体上吸引选民关注,并作出竞选承诺称:“仅在外国人能够为日本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情况下,出于工作目的接受外国人。”在参政党竞选纲领中,“国防与外交”部分有24条规定中都提到了外国人管理相关政策,包括引入“检查外国人对日本的忠诚程度及其实际生活条件”的系统、暂停向外国人发放福利、限制外国人进入公务员系统等。

据了解,参政党成立于2020年4月,在去年的众议院选举中赢得3个席位。其党首神谷宗币多年来活跃于日本保守派群体,曾于2012年以自民党员身份参加众议院选举,但未能当选。日本共同社7月6日发布的有关参议院选举的民调显示,在选区议席选举中,8.1%的受访者表示会投给参政党,超过了国民民主党、立宪民主党,仅次于自民党的18.2%。

同样有右翼倾向的日本国民民主党在竞选中强调采取“让日本人缴纳的税款用于日本人民的政策”,确保针对外国人的适当管理,包括制定更严格的房地产投资法规,并对外国人的社会保险业务进行审查。

与之相反,日本的另一批主要在野党,包括立宪民主党、日本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和令和新选组担心,对外国人执行严格法规可能导致排外主义和更严重的社会歧视,这些党派主张社会包容性、多样性和对人权的保护。比如,立宪民主党呼吁制定多元化社会基本法,以适应外国居民增加带来的经济社会变化;日本共产党主张“保障外国劳动力享有与日本人同等的权利”;社会民主党提出颁布一项包括惩罚措施的反歧视法;令和新选组提出废除技能实习生制度。

“必须停止为了选举利益煽动排外情绪”

有观点认为,近年来,日本对外国人问题焦虑上升以及舆论右翼倾向增强与美欧极端民粹主义崛起存在“同步性”。但陈洋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的情况与美欧存在差异。首先,移民规模和构成不同。欧美国家的移民人口比例高且宗教信仰多元化,而日本的外国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宗教冲突也鲜有发生,更多矛盾围绕非法滞留、行为不端等问题。其次,媒体与政治精英的反应不同。一些欧美主流政党已被迫“右转”以迎合极端右翼思想,而日本自民党内部虽有强硬保守派,但在外国人政策方面总体谨慎推进,大多数主流媒体也对种族歧视持批评态度。最后,人口问题压力不同。日本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政策层面仍以鼓励引入外国劳工为大方向,只是民间存在排斥的矛盾心态,这与美欧一些国家希望“收紧边界”的政策取向不同。

“日本政客必须停止为了选举利益煽动排外情绪。”《每日新闻》12日发表社论称,部分政党迎合缺乏事实依据的不满情绪形成“对策”并写入竞选纲领,以此支持部分选民的主张,这种让外国人充当经济社会问题“替罪羊”的做法,可能在整个社会传播排外思想,不利于包容性社会的构建。事实上,外国人现已成为日本社会的重要贡献者,日本有必要制定政策,帮助外国移民充分融入日本社会,真正作为社会成员与本国居民共同生活。

包括外交官明石康在内的多位日本学者提出,如果仅从“国家安全”或“经济负担”角度制定移民政策,可能会加剧社会分裂。他们主张以“生活者”视角看待移民,强调人权与社会参与。

有学者分析称,日本长期缺乏系统性的移民统合政策,而欧洲国家(如德国、瑞典、荷兰)则在教育、就业、政治参与、永居许可等方面设有明确政策框架。大阪大学学者五十岚彰的研究表明,劳动市场与永居许可政策的宽容度越高,国民对移民的态度越友好。此外,欧盟还使用移民融合政策指数(MIPEX)这种移民政策评估机制,日本学界建议引入类似指标体系,定期评估政策效果与社会接受度,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黄文炜 环球时报记者 刘雅婷 徐嘉彤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孟明】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