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亞洲人權與發展論壇(Forum-Asia)週五發布的雙年度報告顯示,菲律濱在2023至2024年間成為亞洲人權捍衛者遭強迫失蹤案件數最高的國家。
由於計有15起記錄在案的事件,菲律濱在24個亞洲國家中居首,其次為孟加拉的9起,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各7起。
報告提及至少32名菲籍受害者,但未說明目前仍失蹤的人數。
這些案件收錄於亞洲人權捍衛者資料庫,該公開資料庫由Forum-Asia自2010年維護,僅納入經媒體、聯合國報告與公民團體核實的案例。每起案件必須載明受害者姓名、侵權類型與地點,並與其人權工作建立關聯。
岷多洛案例
報告引述2023年9月23日東岷多洛省邦阿邦鎮的案例,原住民權益捍衛者沓密(Job David)、黎爾蒙特(Peter del Monte Jr。)與恩塞拉(Alia Encela)據稱遭士兵綁架。菲陸軍否認指控,稱三人為新民軍成員,在軍事行動後被捕並仍遭羈押。
報告指出:“然而此模式與過往軍方使用‘紅色標籤’合理化侵權行為的強迫失蹤案件相似。”
所謂“紅色標籤”是指軍方、政府人員將特定團體或個人標記為叛亂或恐怖組織成員,使其面臨騷擾、恐嚇、暴力甚至暗殺的手段。
強迫失蹤僅是報告列舉打壓人權手段之一。司法騷擾以868起案件成為亞洲最常見手段,通常涉及警方或司法系統,包含逮捕、壓制性法律與剝奪公平審判權,旨在箝制異議。
另一類別是威脅、恐嚇與審查,共376起案件,其中41起發生在菲律濱。此類別下的誣蔑案件共46起,菲國佔18起。
報告指出:“令人不安的是,這18起案件全由國家行為者實施或涉嫌實施。”
環境、土地、原住民與社區權益捍衛者是最常遭鎖定群體,菲律濱以60起騷擾案件居次,僅次於印尼的76起。
菲國勞工權益捍衛者遭攻擊案件16起,同樣排名第二。
Forum-Asia仍肯定菲律濱的法律進展,包含描絲蘭省伊沙迷拉市通過首部保護人權捍衛者的地方條例,隨後該省與碧瑤市也制定類似措施。